這的確能夠為資本主義的工廠減少很多成本,可是卻大大的傷害了本地的工人。
本地的工人沒有了那么多的商業在工廠的支撐之后,就沒有了那么多的工資,然后沒有工資就陷入到死循環當中。
然后這些資本要開始控制教育,實施快樂教育,在這些個產業工人后代當中繼續惡化下去,讓這些產業工人覺得自己這么窮是應該的。
用這種類似于永遠的方式去控制,這的確是很有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面使這些個工人們相信自己就是應該要這么窮下去,相信原來自己窮是應該的。
在這種情況之下,就出現了許多的問題,大量的工人不知道自己應該要做些什么,大量的工人覺得自己窮是應當應分的。
在這種情況之下,這些產業工人一個個的怎么可能有能力去掌握更多的東西呢?
所以為什么不能讓商業過度化?因為商業一旦過度化,他們就可以操控許多東西。
等他們操控了這些東西之后,就會有一個特別惡劣的事情發生,那就是他們會自主的選擇成本低的地方,但是成本低的地方就意味著要損失本國的經濟。
所以陳寒是不會允許過度商業的,當然是大明王朝現在的情況是一點都沒有商業,這種情況之下也是畸形的。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所以陳寒才會在大明實行部分商業化,要讓部分的老百姓們因為商業而變得更加的富有,要讓部分老百姓們因為商業啊,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好的東西。
也正因此,所以現在的陳寒才會去做這么多的事,也正因為如此,所以現在對于陳寒來講才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陳寒就是這么想的,他一直都覺得大明王朝現在就是一片藍海,所以他現在鼓勵商業是有用的。
他鼓勵商業的前提是希望商業能夠帶動農業的發展,因為大明王朝農業是急需要發展的一個產業,如果沒有農業的話,大明王朝連存在的必要都沒有了。
所以當朱元璋聽到陳寒的這個計劃之后,其實在震驚之余也是覺得挺感興趣,甚至估計是沒有想到陳寒居然會有這么一個想法,更沒有想到在這種時候可以以這種方式去做這件事情。
“你全部能發錢”,是朱元璋沒有想過的。
而且陳寒所謂的這個發錢,也不是像朱元璋所想的那樣,就是盲目的給那些老百姓發錢,而是有計劃的以代金券的形式去發這個錢。
這種錢發下去之后,老百姓不會因為直接拿到的是錢而有其他的抵觸,又或者有什么陰影。
尤其是現在大明王朝的經濟已經到了這種程度,所以是有必要去弄這些東西的。
關于現在的大明王朝,是需要有商業的加持,才能夠讓整個大明王朝變得越發的發展的。
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的商業就不僅僅是商業了,還是工具。
當這個工具運用的好的話,對于將來那是有巨大的幫助的,故而現在陳寒才會說對大明來講是個最好的時候。
現在的大明要的就是不斷的發展商業,加大加入流,在交流的基礎上面,不斷的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有了商業,大家才會想著去發展基礎建設,有了商業發展基礎的設施建設,才能夠讓基礎設施不賠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