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他覺得自己的父親做的不夠好,這樣下去一定會讓大明王朝的官員們一個個的畏懼害怕不敢做事。
所以他有的時候也會因為這件事情跟自己的父親吵架,有的時候甚至吵得非常的兇,他一直都覺得自己的父親這樣的做法實在是過分了一些。
即便自己的父親一而再再而三的跟自己說,我之所以要這么干,就是為了讓你今后治理天下不會有那么多的阻礙。
甚至還給他舉了一個例子,是說我這么干就是要把荊棘一條上面那些刺都給你抹平,將來你拿著這根荊棘條就再也不會有扎手的地方。
其實朱標非常理解自己父親這么做的苦衷,可是朱標真的是不支持這種做法,不是因為他覺得天下官員一個個都都是高風亮節,不應該去這么折磨他們。
而是考慮到將來那些官員不可能一輩子都是這個樣子,那些官員不可能不傳給后輩兒孫們,那些官員不可能不記恨這些。
父親你終將會老去,你可能百年之后接下來我是離天下,我要面對的都都是這些心里面充滿抱怨的官員。
如果我在你走之后馬上就改變你的策略,那我就是不孝,如果我不改變的話,那么這種積怨就會一直累積下去。
前面的幾個皇帝因為有手段甚至有魄力,當然能夠鎮壓得住,可是經歷了前面幾個君王之后那些在深宮里面長大的君王,怎么樣才能夠有這樣的魄力去把這些官員都給壓下去?
所以朱標一直都會有這種擔憂,他擔憂今后的那些個皇帝們沒有辦法把這股怨氣都給壓下去,到時候官員們反彈那么皇帝應該要怎么干,難道就跟官員們斗下去嗎?
如果皇帝跟官員們斗得。你死我活的話,天下誰來管理?
如果官員跟皇帝斗爭的你死我活的話,消耗掉了精力,那么如何才能夠開疆拓土?
如何才能夠保障北邊的韃子不南下?
如何保障老百姓們過得更好?
其實他是有這些擔憂,所以他一直都不是特別的贊成自己的父親的,一直如此高壓的狀態,一直都想著要如何才能夠釋放掉那些官員們心中的怨恨。
直到陳寒來了之后跟他說過,如果真的想要釋放掉官員們的怨恨,其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干的。
但是老爺子這么干下去根本就不是一個辦法,不過也必須得要理解一下老爺子這么干的原因。
因為當初剛剛創立大明王朝的時候,在元朝末年的那些慣性之下,官員們一個個的真的是把貪污當做了理所應當。
如果這都不解決的話不要說積累所謂的怨恨,就連剛剛創立的大明王朝都可能一下子崩潰掉了,如果在那種情況之下還不用重的典話。
老百姓們根本就不可能會有更好的日子可以過,甚至可能會直接再次爆發出各種各樣的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