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當時的朝廷是賠了里子,卻讓皇帝賺了面子。
就是這樣又有人說如果下西洋不賺錢的話,為什么永樂大帝北伐了那么多次,還有錢財來支撐呢?
這就是更加不懂當時大明王朝的運營情況了。
當時的大明王朝用的方法并不是從從下西洋賺取的錢財來支撐北伐的。
永樂大帝一方面是對天下征收了非常高的賦稅,另外一方面其實就是如同當年朱元璋犯的那個錯誤,那就是瘋狂的一進寶鈔能彌補北伐的費用。
甚至可以說永樂大帝當時狂印的寶鈔,要比大明王朝的開國者朱元璋印的還多。
當時的朱元璋也是因為像遇到了朱棣那樣的情況,所以他開始不停的狂印寶鈔,就是要從當時的大明王朝的天下子民手上撈取更多的北伐的資金。
當然他還有一些辦法,那就是定期的收割全天下的富有的人,不管是官員也好,還是那些富有的百姓也罷,通通都在他收割的范圍當中。
用這種收割的辦法,他一下子就賺到了很多的可以用于北伐的錢。
而到了燕王朱棣這當皇帝之后,他就不能夠像他的父親那樣真正的去收割全天下的財富。
因為那個時候全天下所有人都在防著這一手,如果你還是用這種方法的話,你就是得位不正的這種罵名將會無限放大。
朱元璋可以因為他是開國皇帝,不管怎么做別人都會說你這是沒辦法,百姓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你燕王朱棣,也就是你永樂大帝這么干的話,那你就不行,因為你沒有這個資格。
不能像你父親那樣去收割全天下的財富,因為你不是像你父親那樣是打天下來的,你是從你侄子手上搶過來的皇帝。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逼得燕王朱棣就只能是鋌而走險,一方面是用下夕陽的方法來宣揚自己的口碑,另外一方面呢增加賦稅,同時呢利用狂印寶鈔來重新收割全天下。
當時的永樂大力發的寶鈔要比朱元璋多得多,這也是有史料記載的,所以可以看得出來當年的永樂大帝也是如同朱元璋那樣,其實都知道狂印寶鈔必然會帶來很多的麻煩。
現在的陳寒之所以能避免像永樂大帝那樣下南洋一點錢不賺,同樣的也為了避免破壞掉大明王朝是一個中心論的這么個形象,所以他并沒有像歐洲殖民者那樣。
到了一個地方就開始殺人放火,然后殖民那里把老百姓當做他們的奴隸,挖光所有的礦產,給天下留下一個惡名。
而是如何能夠在想要獲得更多的資源的同時,還要真正的展現大明王朝的國力,那就是打擊海盜來開拓自己的威名。
同樣的打擊了海盜也是拓寬其他各國的大明王朝來做買賣的這條道路,讓貿易之路可以更加的寬敞了,貿易能夠給兩國之間帶來更多的。和平。
為什么一定要這么干?
首先第一點貿易一定能夠促進南洋小國的經濟發展,而為什么要促進他們的經濟發展呢?
其實并不是仁慈,也并不是只為他們著想。
而是想要讓他們這些人有錢之后,就能到大明王朝來消費。
同樣的就像如今現代的一帶一路,為什么要幫助非洲那些國家一樣?
非洲那些國家手中那么多礦沒,沒有辦法變現,如何讓他們變現幫他們修路,幫他們開礦,幫他們建房子,幫他們建基建,惹的國內有許多網絡噴子。
一直都說國家這樣的投入,還不如把那些錢全部弄到自己國人。
這部分人的認知低下,所以他們根本不理解國家為何要這么做。
同樣的陳寒這么干,也會惹到大明王朝有許多覺得自己很有見識的那些讀書人開始噴陳寒的作為,其實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陳寒為什么要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