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本地大部分人都處于赤貧狀態,你別說拿金子銀子去換他們的產品,你就算是以物換物都沒有東西來換。
那么這些金子和銀子能夠流到哪里去呢?
必須得要流到大明晚朝去啊。
他們想要跟大明進行交易,是絕不能夠把金子銀子直接當做貨幣來用的,而必須得要轉換成寶鈔。
這么一來其實寶鈔就相當于在第一手時間,就已經是從其他各國收取了賦稅這筆賦稅。
和從進入大明王朝的海關開始再收筆賦稅,就相當于兩筆賦稅。
這這么一樣來的話,雖然會帶來很多的麻煩。
比如說黃金白銀流入太多會通貨緊縮。
意思就是說黃金白銀太多,但是國內的物產也不夠豐富,這樣一來就會導致黃金白銀的價值往下跌,寶鈔也會相應的往下跌。
如果想要防止這種情況出現也很簡單,那就是朝廷進行干預。
因為如果僅僅只是市場經濟的話,就很容易出現所有做買賣的人不管是有錢的沒錢的,不管是善良的還是投機的。
他們都會看到一點朝廷定下來的兌換比,如果不符合市場的規律的話,必然會有人看中的這個商機。
那些手上有寶鈔的地下黑市就會出現,這些人竟然會跟外面的那些個買賣人私底下進行交易。
比如一兩半的銀子才能夠兌一貫寶鈔的話,那么肯定會有地下黑市的人跟外面的商人說,我們只需要一兩二錢就能夠兌到一貫寶鈔。
那么朝廷的信用以及賦稅都會有損傷。
那這個時候要怎么辦呢?
肯定第一個是提高打擊力度,抓到就是個死剝皮抽筋、炮烙酷刑等等都可以使用震懾。
第二個就只能是加大基建的建設,物產的提高,也就是說提高生產力。
其實這是一個悖論,同時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你如果真心想要促進朝廷又或者說國家的生產力發展,你就必須得要跟外面進行交易。
你就必須得擴大內需外需,你就必須得要迎接外面物產或者說白銀流入對于貨幣政策的一個沖擊。
其實落到點上最終要怎樣來抵抗這種風險呢?
加大基建的投入,提高生產力,這才是根本。
而陳寒之所以有這種信心,就是因為現在的大明已經完全具備了這種條件。
當然陳寒更有信心的,是如今的,不管是南陽也好還是小日子那邊也好,以及其他周邊各國其實他們的黃金白銀開采量,跟大明王朝發展生產力的速度是完全比不上的。
大明王朝完全有能力集中精力來搞生產力,集中精力搞發展。
等到其他各國在大明王朝貿易的帶動之下國力大大提升之時,他們就會發現他們只是往前邁出了一小步,而大明王朝已經以飛奔的速度走到了一個他們連背影都看不到的地方……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