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某種特定的行業里面,這些天彩汪汪都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而這是科舉制度所不能涉及到的。
而陳寒之所以要建設大學,就是希望這樣的人才不通過科舉制度,只要能勝任大學的節奏,那就都能來大明工程學院。
現在的陳寒正在沉浸于這些事情上,過得非常充實。
而朱標之所以擔心就是因為現在好像有很多人,正在抱怨災民的出現。
朱元璋看到朱標臉上的表情之后,微微一笑:“老大,你知不知道你跟你女婿最大的區別在哪?”
朱標聽陳寒這么一說,腦子里開始組織詞匯,可是始終是不知道用什么詞匯來形容。
見朱標沒有說話,朱元璋自己說了出來:“最大的區別就在于你太循規蹈矩,你希望一切都在律法的約束之下。”
聽父親這樣一說朱標頓時覺得好像是對的,自己的確是有這方面的毛病,這也不能怪他,而是因為經過這么多年的實驗,他發現大部分時候都需要在遵守客觀的律法的基礎上,才能讓更多的事情變得可控。
陳寒的行事方法固然很好但是多少有點離經叛道,如果真的再次出現一個陳寒這樣的全知全能的人才,那大明王朝所有的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正是因為很多人不可能像陳寒這樣行事,所以才難能可貴。
朱標沒有聽錯,朱元璋其實就是在養著陳寒,不管是出于什么事都能穩坐釣魚臺,這才是朱元璋最希望后輩兒孫們要做的事情。
因為朱元璋也一直覺得陳寒是對的,對于朱元璋來講陳寒現在對于老爺子來講就是,將來自己的兒孫們不需要太努力都能過上好日子的幫手。
如果能夠讓全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大明王朝將來的潛力有多少,那老百姓們還需要那么擔驚受怕嗎?
既然不需要難道那些老百姓就是那樣的愚蠢,一定要想著要怎么才能讓大明倒臺?
這就是一個不存在的問題了,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如果朱元璋連這點東西都不明白的話,那真是白活了。
說實話一開始的朱元璋其實并不是那么的同意陳寒的說法,知道陳寒現在已經將大部分的問題都給解決之后,他才明白原來陳寒說的是對的,因為自己沒有未來的那六七百年的知識,就應該要認輸。
他現在唯一慶幸的就是陳寒好像對權力并沒有表現出多么強烈的好奇心,甚至覺得自己的一切都是因為權利帶來的,必須要好好地珍惜這一切。
正是因為如此現在他才會這么努力的工作。
其實朱元璋一直都看在眼里一直都非常喜歡陳寒。
所以才會對自己的兒子朱標說出這樣的一番話。
朱標的確是非常的優秀但是他好像不明白,不少的東西其實并不是一定要在律法的約束之下,才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