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現在他卻分辨不出來自己跟老爺子應該要怎么去相處,應該要怎樣才能夠老爺子在最后這段時間里面過得更加的欣慰。
可能直到現在這個時候,他才終于明白自己為什么一直以來跟老爺子的交流會顯得那樣的局促,是因為自己根本就沒有想過一個真實的問題。
那就是自己到了明朝之后,真的對老爺子很了解嗎?
真的是想要站在一個了解老爺子的這種身份去做這件事情的話,其實有的時候自己也根本不知道自己要怎么樣去做這件事情,甚至有的時候還有一些功利心態在其中。
那就是有的時候自己真的是覺得老爺子這個人太過于威嚴了,有的時候跟他交流太過于繁瑣,有的時候都只能是小心謹慎,甚至會讓自己很累,即便自己身為一個穿越者,即便老爺子已經知道自己是穿越者。
即便已經跟老爺子聯姻了,可是他依舊有這種刻板印象。
那就是老爺子是一個不太相信人的人,所以跟他交流一定要小心謹慎,因為老爺子這種人,你一旦讓他發怒了,他可能根本不管你是什么樣的身份,直接就把你給干掉。
一旦有了這種念頭之后,其實不管是在什么樣的一個情況之下,自己去跟朱元璋交流,總總是帶著一份虔誠,總是帶著一份謹慎,總是帶著一份小心總是把自己的內心深處有一些個不能夠所有的東西全部給隱藏下來。
如此一來,自己的確是安全了,如此意義來的確是讓老爺子這個人不知道你到底在想些什么,即便他想要去調查,可是有的時候也迫于壓力而不會去真正的去調查。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他們之間的交流其實一直都停留在比較表層的現象當中,就比如討論國家大事的時候,很多情況之下都是陳寒自己發表意見,然后讓朱元璋去斟酌。
從來都不會給出一個確切的指導的方案,然后讓朱元璋慢慢自己斟酌完了之后回饋給了以后一些意見,陳寒根據老爺子的這些意見去更改兩個人的相處方式就是這樣。
這種相處方式的確是能夠讓兩個人之間都保持一個特別平衡的狀態,不會因為親情的關系而過度的踐踏這層隔膜。
是因為陳寒一直都覺得朱元璋這個皇帝不好惹自己不能夠掉以輕心,即便已經成為了朱元璋的家人,也不能掉以輕心。
一想到這里其實陳寒都會覺得自己在這件事情上面有點太過于強勢,有點太過于混賬,自己不應該要以一種如此心態去揣摩朱元璋這位老人家。
因為老人家其實一直以來都是想著要真誠的與陳寒相處,是因為朱元璋一直都覺得陳寒來自于未來,了解歷史走向,知道自己將來是怎么樣的一個情況。
所以老爺子對待陳寒其實是很真誠的,因為老爺子一直覺得在陳寒面前自己沒有什么秘密可言。
因為在陳寒面前沒有什么秘密可言,就沒有什么值得去隱藏的,所以在陳寒面前其實朱元璋一直表現出來的形象就是比較容易相信,甚至比較容易推心置腹,這要比其他的官員要好的多得多。
可是陳寒其實有的時候并不領情,又或者說是陳寒,有的時候并不知道這種情愫在里面,他甚至一直都覺得自己不應該太過踐踏這種關系,始終保持謙虛謹慎。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兩個人的相處方式有的時候是雞同鴨講,有的時候更是背道而馳,所以說兩個人在證件上面有很大的默契,并沒有出現什么紕漏,但是在生活當中。
作為朱元璋的親人,陳寒沒有做到讓朱元璋很滿意。
但是身為皇帝的傲嬌,卻讓朱元璋根本就不愿意開口去跟陳寒講,你根本沒有做到我滿意的地步,你應該要敞開心扉來跟我好好的談一談,應該讓我也知道你心里面到底你在想些什么。
如果我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作為皇帝的我也一樣可以做出讓步,我絕對不會讓你在交流的過程當中太過于緊張。
可是陳寒這個人生性謹慎,朱元璋這個人作為皇帝又生性傲嬌,所以君臣之間的交流一直都有一層,沒有敞開心扉的門擋著。
直到現在朱元璋都快要入土的時候,陳寒才幡然醒悟,自己在跟朱元璋的這種交流當中實在是過于保守了。
其實老爺子一直都想著與陳寒建立一個平等的溝通的橋梁,讓陳寒明白自己心里面到底在想些什么,甚至想從陳寒這里了解更多后人對他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