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麻煩了,”一個圓臉商人擦著額頭的汗,“老百姓都攥著代金券不花,咱們的鹽引怕是要跌價。”
另一個留著山羊胡的商人冷笑:“怕什么?朝廷能印券,咱們就不能收?等老百姓急著用錢的時候,還不是得低價賣給咱們?”
“你瘋了?”第三個商人臉色大變,“沒看告示上說,倒賣代金券要流放三千里!”
山羊胡不以為然:“法不責眾。再說了,咱們可以'以物易物'嘛……”
正說著,雅間的門突然被踹開。幾個穿飛魚服的錦衣衛闖了進來,為首的百戶冷笑道:“好一個'以物易物'!跟我們走一趟吧!”
……
北直隸的一個小村莊里,里長敲著銅鑼在街上喊:“各家各戶注意了!明天開始登記領券!一戶一張,按人頭算!”
村民們從茅草屋里探出頭來,七嘴八舌地問:
“里長,這券真能換犁頭?”
“能換多少糧種?”
“娃娃們算不算數?”
里長被問得頭大,從懷里掏出一張皺巴巴的告示:“自己看!朝廷說了,十歲以下孩童算半張!”
一個背著柴火的老婦人突然哭了起來:“老天開眼啊!我那苦命的兒子要是能活到現在,也能領一張了……”
……
長江的渡船上,幾個商旅打扮的人正在閑聊。
“聽說了嗎?應天府那邊有人用代金券買到了遼東的好馬!”
“真的假的?”
“千真萬確!那馬販子說,代金券比銅錢好使,輕便又不怕偷!”
一個穿青布直裰的年輕人突然插話:“諸位有所不知,這券在塞外都能用。韃靼人認這個,說是比銀子好帶!”
……
廣州城的酒樓里,一個南洋商人舉著代金券對著陽光看了半天,突然驚呼:“這紙里有金線!”
同桌的閩商笑道:“何止金線?聽說這券泡在水里三天都不爛,火燒還能留字跡!”
南洋商人眼珠一轉:“兄臺,我出雙倍價錢,你幫我換一百張如何?”
閩商連忙擺手:“使不得使不得!朝廷有令,私下買賣要砍頭的!”
……
西安府的城隍廟前,一個說書人正在講《陳公案》新篇:
“話說那陳國公發明代金券時,特意在紙漿里加了秦嶺南麓的某種草藥汁。這汁液有個特性,遇堿變紅,遇酸變藍……”
臺下一個小販突然舉手:“老丈,那要是有人用醋試試咋辦?”
說書人瞪了他一眼:“那你就是下一個被錦衣衛請去喝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