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來的織工們看得入神。忽聽一陣銅鈴響,沙盤旁的小門里跑出個扎紅頭繩的姑娘,手里攥著剛蓋印的文書:“急報!寧波港的番船提前到港,要加訂兩百匹金線布!”
“走陸路。”月白衣裙的女子毫不猶豫,“調二十匹快馬,走官道送紹興,再從紹興換船。后日晌午前必須到港。”
春桃見眾人疑惑,解釋道:“番商最重信用,寧可賠本也要準時交貨。上月暹羅商隊因臺風誤期,工坊賠了雙倍定金,反倒換來他們今年所有訂單。”
轉過回廊,后院的忙碌更甚。三十多個穿褐色短打的女子在條案間穿梭,案上堆滿各色布樣。有人核對訂單,有人填寫運單,還有人將木牌掛到墻面的巨幅地圖上。每掛一塊牌,就有小廝飛奔出去傳令。
“這是核銷處。”春桃指著東頭案前的老婦人,“徐嬤嬤管了四十年漕運,閉著眼都能算出哪條水路最快。”
正說著,一個番商急匆匆闖進來,舉著訂單券大喊:“我的貨呢?說好今日裝船的!”
徐嬤嬤眼皮都不抬,枯瘦的手指往北面一指:“第三碼頭,乙字倉。巳時三刻發的船,這會兒該過臨平了。”
番商愣在原地。春桃抿嘴一笑:“工坊的貨,說幾時就幾時。。”
日頭漸高時,春桃帶眾人來到偏廳用飯。
八仙桌上擺著四菜一湯,竟比松江工坊的伙食還精細。
小桃姑娘剛端起碗,就聽見窗外傳來整齊的腳步聲。
透過雕花窗欞,看見一隊藍衣娘子軍扛著扁擔列隊走過,扁擔上纏的紅綢在風中獵獵作響。
“那是去碼頭押貨的。”春桃給眾人盛湯,“工坊規矩,貴重貨物必須由娘子軍押送。”
趙四媳婦突然放下筷子:“春桃姑娘,我……我能留下來學算賬嗎?”
滿桌人都安靜下來。
春桃不急著回答,從袖中取出本藍皮冊子:“工坊規矩,新人要先在織布房做滿半年,手藝過關才能選其他差事。”
她翻到某一頁,“不過松江來的工匠可以免試學算盤,這是郡主特意交代的。”
午后陽光斜照進訂單院時,松江來的織工們已經坐在角落的小桌前,跟著女賬房學記賬
趙四媳婦笨拙地撥動算珠,突然聽見前廳傳來熟悉的松江口音。
抬頭望去,竟是周老太爺帶著幾個松江布商,正捧著賬本與女賬房對賬。
“周老?”趙四媳婦驚呼。
老太爺瞇眼認出她,笑得胡子直顫:“好丫頭!好好學!回去教咱們松江工坊也弄個這樣的訂單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