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兒,那依你的意思,為父應該怎么辦?”
孫嵩別人可以不管,但他最在意的只有惠宗帝一人態度,
之前有些忽略的這方面的問題,此時經孫世衛提醒,連忙問道。
外人也許不知。
但他最清楚,自己這大兒子,雖然平時在話不多。
但心思最恨,考慮問題也比較縝密,越來越成為,他在朝堂爭斗中的一大助力了。
“孩兒想著,一定要盡快查明契丹人為何要屠城原因,好消除陛下心中的不快!”
“而根據戰報所說,契丹撤軍主要原因,是那位叫劉天華的,火燒契丹大營,陣斬契丹四王子!”
“可上次世潘來說,契丹四王子和二叔,正帶人在大華境內尋寶!”
“那這劉天華又是如何在雁門關戰場上,殺了契丹四王子耶律泉的?”
孫世衛接著分析道。
“哦!你是說,楊家這次是虛報戰功?”
孫嵩頓時眼中滿是精光,好像找到了制勝的法寶。
“應該有很大的可能!”
“畢竟世潘沒理由欺騙我們,二叔他們最大的賭注,可都壓在這耶律泉身上啊!”
“呵呵,好啊!等老夫揭穿你的謊言,看你楊家今后,還怎么立足?”
孫嵩下意識的露出了陰笑。
“父親,此時在朝堂上,萬萬不能當場揭穿!”孫世衛一看孫嵩表情,立馬說道。
“這又是為何?”孫嵩眼睛一翻,頓時有些不滿。
“哎,父親!如果您當場揭穿他們,根本沒殺了契丹四王子,他們肯定會狡辯!”
“最后對方要是責問父親,又是如何知道契丹四王子沒在雁門關?”
“父親如何回答?況且契丹人也確實撤軍了...”
“這?”孫嵩頓時語塞起來,但隨即還是怒道。
“那老夫就眼睜睜看著,他們邀功不成?”
“當然不是!”孫世衛當然知道孫嵩的想法。
他嘴角露出一些戲謔,而眼睛里透露出一股犀利殺機。
“父親這次,只需盡量表現出,質疑雁門關大捷成果即可!”
“隨后需盡快派人,去契丹聯系上世潘,一是要問清楚,關于大同屠城之事原委。”
“其二是要他能提供耶律泉,還活著的證據!”
“等證據到手!那楊家這次就不是虛報戰功這么簡單,而是欺君罔上,要滿門抄斬了...”
廝
聽聞孫世衛這么一說,孫嵩心中也是一驚。
他知道自己這兒子,絕不是表面溫和,其實心機最深,要么不做,要做就是做絕。
就是上次他對付蘇家一樣。
“父親!孩兒還讓人查詢,楊家戰報中提及的劉天華,乃是楊國昌新收的門下弟子!”
“他可不是位武夫而已,而且有秀才功名,還暫代桃源縣典史一職呢?”
“啊,原來如此...”
就在孫嵩父子,談論劉天華的同時。
京城之中!
不少家族也同樣在議論這事。
太尉吳逑、戶部尚書錢大均、兵部尚書范齊賢等等。
不同的權貴圈子,都在議論能從此次雁門關大捷中,落到什么好處等!
而太子府里。
此時更是一片歡聲笑語。
“恭喜殿下,賀喜殿下啊!現在雁門關大捷,契丹人撤軍了!
“這巡察京城禁軍軍營一事,就不再那么急切了!”
太子府長史馮世寬,笑著對太子趙德仁說道。
“哈哈,是啊!稍后在朝堂上,再將這差事一推,孤又可以恢復往日狀態了!”
“哼,那些奸佞小人,孤今后一定要讓他們好看!”
“另末將殺了兩個帶頭鬧事的都頭后,那些禁軍將領態度,也比之前好了不少!”
東宮中郎將陳業明也匯報道。
“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先賢們說得太有道理了!”
太子趙德仁經過這事,心有感觸的說道。
“這次還多虧了楊家,多虧了那劉天華之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