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全真制止兩人,看向宰相錢惟庸:“錢相,你認為呢?”
“回陛下,老臣定北軍立下如此大功,理當重賞。”
錢惟庸淡淡回道。
鄭綱等人臉上不由一喜。
而錢大均則微微皺眉,有些不解!
然而錢惟庸接著說道:“不過錢尚書說的也有道理,此時戶部錢財緊張,一時也沒那么錢。”
“不如先命兵部記各人戰功,分批賞賜!讓鎮北侯先提供部分,急需撫恤和獎賞的士卒名單!”
“至于剩下士卒,一待夏季稅收交上來,微臣立即督促戶部補發,絕不拖欠!”
“嗯!錢相言之有理……那就按照錢相所言去辦吧。”
趙全真沉吟片刻,微微點頭。
他不知道戶部現在,到底有沒有錢!
但他作為皇帝,既然說要獎賞,而宰相也已當場表示會執行,那就行了!
至于鄭家、楊家、兵部,今后怎么和戶部對接拉扯,那他就不會再過問了。
文臣和武將,本就不能讓他們搞到一起。
而禮部尚書王星辰本想出列,但看到吏部尚書鄭陽輕輕搖頭,嘆氣一聲忍住了。
他們都看出來,宰相錢惟庸這招的毒辣!
那些定北軍士卒都跟著鎮北侯出生入死,此時讓他先提供部分撫恤獎賞名單!
手心手背都是肉,到時他一旦一碗水端不平,就可能引發定北軍內部士卒的不滿。
這就是明顯在為楊家挖坑。
“犒賞一事已了!諸位愛卿可還有事?”
“陛下!大華和契丹戰爭這么多年,這是我們取得的第一次正面大捷!是此次雁門關大捷取勝的關鍵!
“賴因桃源縣李天華智勇雙全,火燒敵營,陣斬敵酋,微臣認為,此人按戰功該封爵!”
鄭綱再次出列,大聲說道。
“什么?封爵?”
一石激起千層浪,朝廷頓時如炸了鍋一般。
大華立國一百多年,開國皇帝趙恒山,當時只冊封可以世襲罔替的三公、八侯、十二個伯爵。
可見在大華,這爵位還是很值錢的!
而至于那些不能轉給子孫的子爵、男爵等,其后代也可以承蒙祖上余蔭,漸漸轉為世家大族。
再加上他們之間相互聯姻,以及各種利益關系!
在地方上的勢力,都是盤根錯雜,起碼也可以呼風喚雨。
所以無論誰一旦被封爵,哪怕只是最低等的男爵,那他也就自動成為統治階級一員,有了極高的社會地位。
在大華朝,讀書人終極目標,就是京城東華門唱名,高中進士,魚躍龍門,成為朝堂大佬。
但對武人來說,要想出人頭地,光門耀祖,終極目標就只有立功封爵。
又因趙家皇室一直采取重文輕武政策,這么多年武將被打壓厲害,
為了文武平衡,到了惠宗帝的老爹哲宗帝時,才下旨明文規定,非軍功者,不得授爵。
但自從趙全真登基做皇上這么多年以來。
因對外屢打敗仗,對武將封爵幾乎是鳳毛麟角。
一名武將想要被封爵,比文人考中進士難度大多了
至于朝堂上那些求和派的當朝大佬們。
呵呵,不好意思,反正和他們沒半毛錢關系,都好像忘了還有立功封爵這一事。
所以當眾人聽到,東北都督府行營大總管鄭綱,提到這事。
頓時都是一片嘩然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