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微臣堅決反對!”
御史中丞孫嵩,這時抱著朝笏出列說道。
剛才惠宗帝親口說,要犒賞前線士卒,他沒任何理由反對。
此時聽到鄭綱,竟然提及給劉天華封爵一事,就再也忍不住了。
“孫大人,你這是何意?”
鄭綱沒好氣的問道。
想到昨晚鎮北侯和他提及此事時,他當場就表示贊同。
如果朝廷再不給武將們封爵,搞得在一線的將領,殺敵立功的動力都快沒了。
借此次雁門關大捷的機會,他決心要打破這種狀況。
“因為劉天華封爵名不正,言不順!這次他北上帶前線抗擊契丹,是自發行為,并沒有得到朝廷指令!”
“而且聽說他還是縣典史,此人不在桃源縣好好辦差,竟然擅離職守!老夫認為理應將他免職問罪!”
孫嵩作為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
“你無恥!”
“你這是雞蛋里挑骨頭...”
鄭綱用手指著孫嵩,不禁勃然大怒。
“孫大人,兵部經過核實!劉天華北上支援前線,是經過淮安知府和桃源縣令兩級長官批準,不算擅離職守...”
兵部尚書范齊賢,這時出列作證說道。
作為兵部尚書,從他角色地位來說,作為邊關將領娘家人,倒也樂見有人立功封爵。
起碼有個順水人情在,更何況昨天聽劉天華講述,他怎么夜闖敵營的精彩經歷后。
已經路轉粉,認可劉天華是位難得的,智勇雙全之人才啦。
“陛下,微臣也認為劉天華理應封爵...”
禮部尚書王星辰,出乎很多文官意料,這時站出來,表態支持封爵。
“微臣附議!”
兵部侍郎曹杰一見,心中大喜,趕緊出列附議。
隨后朝堂眾人,根據各自的利益,紛紛開始站隊。
朝堂六部大佬,吏部、兵部和禮部三部贊同,戶部、工部、刑部三部反對,出現了罕見的三對三一幕!
宰相錢惟庸與副相牛海慶,以前極少意見統一,這次卻一致表示反對。
而太子趙德仁和太尉高俅,因巡查禁軍大營一事,這段時間雙方鬧得很不愉快、但現在又都支持劉天華封爵。
惠宗帝看著下面吵成一團的朝臣,也是無奈搖頭。
一向揣測皇上心思的孫嵩,看到趙全真不耐煩的神色,連忙再次出列。
“陛下!就算劉天華此次抗擊契丹有功,但也不能只憑定北軍一紙戰報,就輕易對其封爵!”
“微臣認為,應派人去邊關實地查看,其戰功是否屬實,陛下再做決定不遲...”
趙全真曾讓大太監吳一貫,調查劉天華情況,現在還沒得到準確消息。
此時一聽孫嵩提議,微微點頭。
“嗯!孫愛卿相言之有理……就這么辦吧!”
隨后他在大殿里掃了一眼。
見到太子趙德仁,康王趙德義,剛才因與三皇子晉王趙德禮意見不一發生爭吵,幾人正相互冷著臉,一言不發。
而四皇子慶王趙德智,卻滿臉微笑,兩眼炯炯有神的看了過來。
再想到那晚,潘貴婦花了十八般武藝用心服侍自己,趙全真心頭就是一熱說道。
“這次就由慶王帶人,去雁門關前線走一趟吧。”
“是!兒臣領旨!”
就在朝堂為封爵一事,吵得不可開交時。
劉天華卻在先期抵達京城的,調查司司長張小勇帶領下。
來到原桃源福源閣的掌柜張青山,去年在他安排下,到京城開設的鼎盛大酒樓里。
才幾個月沒見,
張青山比起在桃源縣臨走時,那眾叛親離凄涼的模樣,簡直是判若兩人。
當時劉天華見他是個人才,而且還有一個忠心老奴,冒死也要替他求情。
所以就將他放了出來,還給了他一筆三千兩銀子,作為他在京城東山再起的原始資金。
而張青山確實是經營酒樓的頂級人才。
他到京城后,很快在親戚的幫助下,盤下了這家酒店,經過一番裝修。
又有從桃源鼎盛酒樓里帶來的專業的大廚和店小二!
這可都是經過劉天華特別培訓,并有實戰經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