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頓了頓,語氣自然,“而且您不是問我問題嗎?我不拿話筒,聲音小,怕您聽不清呀。”
“哦~?”
郭德剛這次是真驚訝了,“你看過【二十四史】?”
“碰巧翻過一些。”顧清微笑著點頭。
“那你知道‘慈善’二字,出自哪嗎?”
郭德剛半信半疑。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出自魏書一篇,里面有位名人叫做‘崔光’,形容他是‘寬于慈善、不忤于物’。”
顧清認真說完,又虛心請教,“郭老師,我應該沒記錯吧?”
“沒有,這的確是原話。”
郭得剛面色如常,可心里有點翻江了:“這八個字也是我的座右銘。”
“關于慈善就是盡量做好事,不忤于物,就是盡量不得罪人。”
郭得剛說的理直氣壯。
后半句話,可跟他今天的行為,是最直觀的反義詞。
臺下,在看到顧清真的回答出來了,瞬間一片嘩然。
“臥槽,這特么兩個人是演雙簧的吧?!”
“是不是之前彩排的劇本啊!”
“瑪德,我不會是在拍電影吧?”
很多人的第一時間不是震驚,而是懷疑自己是不是誤入了彩排的現場。
這看起來也太假了!
“郭老師,您還有問題嗎?”
顧清再問,笑意的眼眸,直視郭德剛。
“沒了,感謝小……呃。”
“我叫顧清,顧家的顧,清者自清的清。”
顧清回答。
“哦……顧清,好名字,老師的問題提完了。”
郭德剛笑著頷首。
“那學生也有一個問題,郭老師方便聽一下嗎?”
“請講,我洗耳恭聽。”
郭得剛估摸著顧清是氣不過,也想問他一個二十四史的問題。
可他并不在意,年少時候下的苦功夫,帶來的就是深厚的自信。
“與其是說問題,不如說是一點點的小糾正。”
“嗯?我之前說的哪句話是出錯了。”
郭德剛疑惑。
“是關于您剛才對我所行之禮的稱呼。”
顧清微微后退一步,再次對著郭德剛行了一個標準優美的頷首禮。
他才拿起話筒,聲音清晰而溫和地糾正道:
“郭老師,我方才所行的,并非宋明清三朝的‘萬福禮’。而是魏晉時期的頷首禮。”
“魏晉頷首禮”三個字,如同三顆小石子,投入了驟然寂靜的湖面。
郭得剛愣住,縱使是天大的厚顏,此時也肉眼可見的尷尬。
衣袍翻轉,似在起舞,魏服之美,自帶清氣、仙氣灑脫的轉身下臺。
顧清見狀,臉上的笑容反而更加溫和,帶著一種善解人意的體貼:“郭老師你也不必介懷。這個知識點確實非常冷門,您看的二十四史中亦無明確記載。
大約只有我們這些喜歡穿衣打扮、追求華服之美的年輕人,才會無聊地去考據這些細枝末節的東西。”
說完,他再次優雅地欠身行禮,將話筒輕輕遞還給一旁的志玲姐姐。
然后,轉過身,
寬大的素白衣袖隨著顧清的動作如流云般拂過,衣袂翻飛間,帶著魏晉特有的清逸灑脫之氣,
步履從容,下臺回坐。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