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圍,自刎烏江!”
“戰爭,是武將決定的嗎?
打仗,就是打錢糧!
只要錢糧充足,兵馬源源不絕,戰爭就沒有失敗之理!
武將只有匹夫之勇,強如項羽,也不能決定天下歸宿!
何況在座的各位,你們武勇,你們的戰爭天賦,比之西楚霸王項羽如何?
能比得上霸王十之一二嗎?
諸位些許微末之能,安敢放言決定天下歸宿?”
一名文臣跳出來,一通嘴炮,將武將貶得一文不值。
漢高祖屢戰屢敗,六十萬漢軍,被三萬楚軍大敗,老婆孩子都丟了,可謂敗到姥姥家了。
結果如何?
因為丞相蕭何在后方,組織好生產,供應好錢糧,源源不斷供應兵源。
結果漢高祖敗而不亡,越戰越強,最終得到天下。
反觀西楚霸王項羽,神勇無敵,天下無雙,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項羽打劉邦,就像王者打青銅,砍瓜切菜,土雞瓦狗。
結果如何?
死了!
你們這些廢物點心,本事比起項羽如何?
你們本事沒有項羽十分之一,口氣卻比天下,要決定天下勝敗,要君王都不能干擾你們指揮。
你們哪來的臉?
文臣一藩話,讓很多武將臉紅。
因為他說的是事實。
楚漢之爭,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
這是典型文臣戰勝武將的事實,幾乎無法辯駁。
除非他們自認為,比項羽神勇,比項羽更天下無敵,否則就別說什么武將決定戰爭了。
“非也!非也!”
武將之中,趙擒龍站出來,笑瞇瞇道:“你們文臣既然提到了垓下之戰,那就別忘了,垓下之戰是誰打出來的!
垓下之戰,十面埋伏,靠的是漢高祖劉邦越敗越勇,越戰越強嗎?
靠的是蕭何的援兵嗎?
不,靠的是大將軍韓信,自齊國來的援兵!
當年,漢高祖劉邦,登臺拜將,授韓信全權。
韓信進軍齊地,占領齊國,才有齊國援軍!
韓信率領齊國援軍,包圍楚軍,才是項羽敗亡的原因!
所以,戰爭終歸要靠武將!
決定勝敗的,是韓信率領的齊地援兵。
大將軍韓信一人,決定戰爭勝敗,勝過蕭何何止十倍?”
“胡說!
沒有丞相蕭何的苦苦支撐,不斷整軍作戰,漢軍早就敗了,早就被項羽占領天下!
哪輪得到后面韓信滅項羽?”
“哈哈!”
趙擒龍笑道:“你也說了,沒有蕭何,那就是項羽奪得天下!
有了蕭何,最后靠韓信奪了天下!
歸根結底,還得靠武將來決定天下歸宿!
你們文臣,誰敢自認為比蕭何更有治國之才?
即便蕭何,也只能苦苦支撐,讓戰爭支撐下去,拖延下去!
當時的漢軍、漢將不如項羽,就贏不了戰爭,只有一次次大敗,一次次被項羽屠殺!
可是一個韓信,卻直接決定戰爭勝敗,滅了項羽!
文臣武將貢獻的區別,還不夠明顯嗎?”
“這……”
趙擒龍一通詭辯,有理有據,頓時讓文臣啞口無言。
文臣有很多道理,也可以狡辯。
比如蕭何敘功第一,比如韓信是蕭何發掘的。
但是在秦浩面前,卻不能不要理,不能胡攪蠻纏。
蕭何論功第一,背后有很多因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