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監督系統有了免死金牌,三代免罪金牌,這就是一條安全的,光明大道。
想必很多心懷正氣,不想跟文臣同流合污之人,會在用心在監督這條路走下去。
總監督署,毫無疑問,是皇家的走狗,皇家對官僚的屠刀。
但是,他們確實是對付貪官污吏,拯救百姓民生。
有免死金牌在,他們不怕沒有下場。
這條路與東廠、西廠、錦衣衛完全不同,是光明正道,能吸引無數有志青年,甚至吸引一些家族,將世代精力,投向監督系統。
這樣就很好。
文官徹底分化了。
只要皇家不傻逼,掌權的秦王不犯傻,監督系統的監督員,就能挺直腰板,面對任何官僚!
……
秦浩讓群臣,自己選擇加入統帥部,政務部,還是總監督署。
總監督署,也分統帥部總監督團,政務部總監督署,將來肯定會各自獨立。
實際上是四個最高部門。
秦家群臣很撓頭。
當今之世,乃是群雄爭霸,逐鹿天下。
軍事戰爭,是重中之重,沒有任何事務能夠相比。
如果將來奪得天下,分封功臣,統帥部所屬的武將,毫無疑問,將會分得大部分功勞。
建國后,如果分封五十位功臣,在海外分封五十個國家。
統帥部所屬的軍方系統,最少占三十席。
政務部所屬的文臣,頂多占十到十五席。
文武監督總署加起來,能占到五席就差不多了。
秦家文武群臣都是聰明人,稍一商量,便達成了一致意見:武將機會多多,文臣機會少,總監督署只能撿冷飯。
當今天下,正是大丈夫橫行天下,建功立業,搏一個萬世基業之時。
豈能貪生怕死,躲在后方當一個文官?
秦家群臣,慷慨激動,紛紛嚷著加入統帥部。
只要武道修為不錯,上過戰場的,全都加入了統帥部,要當武將,上戰場搏個功名。
少數實在沒有戰斗天賦,也不懂兵書戰策,不會統兵謀略的。
沒有辦法,不得不加入政務部,成為文臣。
總監督署,則是狗都不理。
都知道這是一個得罪人的活。
只有苦勞,沒有功勞,想立功受獎,分封建國,簡直比登天都難。
不是每個人都是曹參!
曹參本來就是老資格,是劉邦的舊友,劉邦集團資格最老的人。
曹參文武雙全,人家本來就有丞相之材!
最后,曹參的功績地位,也是在眾人之下,無法與三杰相比。
總監督署這個位置,干的是得罪人的活,干得不好,你是廢物;干得好,你是酷吏,天下皆敵。
而且,這個位置與東廠西廠,情報機構相關。
古往今來,情報頭子就沒幾個有好下場的!
所以,監督部署涼州冷落,只有總署長許子將,以及秦浩剛剛任命的副署長冷冰。
秦家文武群臣,選擇統率部的,有七八十人;選擇政務府的,有二三十人;
選擇總監督署的,竟然只有孤零零地兩個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