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妃低聲說:“這一步,才是更惡!”
“我們殺兵有刀,但他們殺人,連血都不流!”
“一旦有人覺得‘做秦人是可恥的’,我們律就立不住了!”
“人不會回頭的,但人會覺得‘我錯了’!”
“那我們就輸了!”
張青松問:“那怎么辦?”
“是繼續講,還是開始下重手?”
“我們可以派人把這些寺廟掀了,或派人截下這些洗人之地!”
“我們甚至可以讓人放回那些被灌墨的人—給他們新契,給他們臺,讓他們說‘我被洗了,我回來了’!”
秦浩搖頭。
“不!”
“我們不動手!”
“他們要殺的是人心的‘堅定’!”
“那我們就要給人心一次‘決絕’!”
“我不去拉那些被灌墨的人回來!”
“我要他們自己來!”
“不是我們給他們第二次契!”
“是他們,主動來要!”
“主動說:‘我被打了,我還要回去!’”
“這才是勝!”
張青松沉思良久:“那我們要等他們回頭?”
“可他們回來的路,被斷了!”
“契燒了,衣換了,名洗了,他們回來……怎么回來?”
“怎么走過來?”
秦浩道:
“那我們就做一件事!”
“設‘認回所’!”
“只寫兩句話!”
“其一:我曾為秦人,后悔者,不問故!”
“其二:我愿再當一次,不許阻!”
“我們不要看他有沒有舊契!”
“不要看他穿不穿‘妄衣’!”
“我們只看他有沒有一句‘我還愿信’!”
“我們不給他尊榮,不給他安慰!”
“我們只給他一句話的機會!”
“這一句話,比任何兵、任何糧、任何名冊都重!”
“這一句話,就是人心真正站在我們這邊的鐵證!”
“當第一個穿‘妄衣’的人走進‘認回所’,寫下那五個字—‘我還愿信’!”
“十八國,就再沒辦法說‘秦制不牢’!”
“他們就只能承認,我們不是靠騙!”
“是靠人自己—走回來的腳步!”
“把這地踏成了國!”
張青松緩緩點頭。
他知道,從此以后,他們要守的不只是邊線。
而是一個人心能不能走回來的“方向”。
他們要守住—這個方向。
五月下旬,南楚邊境氣溫驟升,山口潮熱,邊寨濕重,秦地新立的“認回所”于渡雁谷設起第一處,緊貼舊楚王道旁的三里平地,附近無市、無鋪、無集,只一間小屋、一面墻、一塊牌。
屋中無官吏,只有三張書案,一張置筆墨,一張放契紙,另一張,空著。
木牌上寫著:
“認者可入,不認者請過!”
“愿者寫,不愿者無問!”
第一日無人。
第二日傍晚,有人自遠處立足張望,未靠近。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