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怕后人忘,你怕我們自己將來講得多了,就把這些人洗成了‘歸附失敗者’!”
“我不讓他們有翻篇的一天!”
“他們只要有一個活著講故事的!”
“那我們砍的這些人就白死了!”
張青松問:“真要立這碑?”
“你不怕朝廷說你過了?”
“你不怕百姓說‘怎么哪哪都是敵人’?”
秦浩冷笑。
“我就是要他們知道!”
“這天下不是非得打仗才叫敵人!”
“有時候,躲著進來的!”
“才最該殺!”
“這不是我們太狠!”
“是我們不裝!”
“他們不是來要命的,是來試試我們是不是松了!”
“那我們就讓他們知道—我們這邊,從沒松過!”
歸辛樹帶著夜刃營三分隊從赤鷺渡口西行四十七里,沿舊鹽線逐段排查,三日之內挖出七處藏匿點。
第一處是空倉,第二處是土灶偽裝的藏兵坑,第三處是廢棄的祠廟地基,里頭埋了兩口鐵箱,全是制式短弩和輕矛,標號統一,器具完備。
歸辛樹將那兩口箱子抬出來的時候,沉默了很久。
箱子上沒有標志,外觀仿制秦國舊制,連鉚釘都是制式品,但內部編號卻是西域秘血軍工的編號習慣—“逆刃甲型”,編號三字母四數字,是高麗、塔瑯、秘血三方協同打造的小批量兵器。
這些東西從制出來那一刻開始,就不是拿來打明仗的。
它們是預備“內戰”用的。
是那種一旦爆發大規模邊境事件,可以直接被穿在“邊民”身上,讓他們搖身一變變成“抗爭者”的甲。
第四處藏點在一處老井旁,井蓋破碎,但井壁干凈。
夜刃隊員疑有異常,派人下井探查,結果井底濕泥中發現十七本偽造秦國戶籍冊,每本冊子里都寫著不同身份,但書寫風格統一,且頁邊筆跡潦草,配圖模糊,一眼看就是速成偽造。
其中一本上寫著“陳曉三”,秦國鹽民出身,附民通帖編號也齊全,連背后“曾立有功于西境”的記載都有。
問題在于,這個名字,在秦國所有律檔案中從未出現過。
歸辛樹翻完那十七本冊子后,直接命人封井,立刻傳信張青松:
“他們已經做到這一步了!”
“他們不只是準備人!”
“他們連身份、過往、功勞、履歷都準備好了!”
“他們是在造‘秦人’!”
“是那種過幾年之后真能站在城墻上說‘我是從小就是附民’的秦人!”
張青松聽完當即調出舊檔,對照前線律軍冊籍,與鐘嵩一同比對這些假名冊,確認至少有五個名字與當前西南邊軍某些士卒名字高度重合。
也就是說,假如這一批人不被查出,他們隨時可以“接替”現役軍戶的身份,進入軍中,改換編制,消失在秦國兵員系統中。
他們不是用兵力來攻破防線。
他們是用“名字”。
張青松立即寫信給秦浩:
“他們已經不走外面這條路了!”
“他們是打算直接進來,然后換掉我們的將、兵、戶、役!”
“他們是在預謀一個徹底的滲透式換血!”
秦浩只回了一句話:
“我這邊開始查戶口!”
與此同時,東風軍后勤處收到秦浩軍令,正式啟動“邊線五地再審”行動。
命令內容明確:
凡近五年內落戶于赤鷺渡、沙緘、青澤、秘血、塔瑯交界地帶的邊戶、附民、歸降者、偽商販、偽兵戶,一律進行全檔案復審。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