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捅了馬蜂窩
幾天后。
趙銘義卷著幾份雜志,回到了黑豹臨時落腳的小院。
見主唱欒豎和貝斯手王文節,又在客廳里借酒澆愁,趙銘義便把其中一份雜志攤開在茶幾上,指著黃羅傘蓋下的面孔道:“看看人家張延這意氣風發的,再特么瞧瞧你們倆那揍性——再這么下去,我看這邊疆也別去了,一個個都泡酒壇子里得了!”
欒豎探頭看了看,只見雜志標題寫的是《從太平間到登基加冕——業內顫抖:規則由他重寫!》。
“屮!”
欒豎忍不住爆了句粗口,把剩下的半兩白酒一飲而盡,吐著濁氣道:“當初剛認識的時候,張延連五線譜都還認不全吧這特么才兩年,他就要登基加冕了!”
欒豎倒是不對張延有什么意見,主要是沒法接受現實落差。
比不上竇維也就罷了,那孫子確實有些才華,可張延兩年前連五線譜都不認識,現在卻被吹捧成了樂壇皇帝……
這時王文節拿起其中一份雜志,指著上面道:“這不還有罵他的嘛,我瞅瞅,《斤斤計較背后的封建愚昧——起底新時代的御用文人》,津門作協新晉作家張延,原系河北某官方報紙職工,一朝……這好像跟咱們音樂圈沒什么關系。”
趙銘義拿過來瞅了眼,撓頭道:“我是看上面有張延的照片,所以就順便買回來了——張延這是得罪什么人了吧雜志上一般很少有這么指名道姓罵街的。”
說著,趙銘義又仔細翻了翻,發現文中把張延的成名之路,歸結為一直在搞封建糟粕、拍官方馬屁的結果。
像他這樣的拍馬屁上位的貨色,不把那長袍下的小夾緊了,竟還敢跳出來指摘別人的瑕疵,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而他作為一個不到30歲的年輕作家,身上沒有半點年輕人該有的朝氣,反而充滿了腐朽的味道。
竟妄圖用尋章摘句、舍本逐末的辦法混淆視聽,綁住國人爭取自由的腳步、遮住國人睜眼看世界的目光,通過粉飾太平、制造輿論,為世道搽上自欺欺人的脂粉!
“這還真是罵人不帶臟字。”
趙銘義看完之后,咋舌道:“張延這到底是怎么得罪人了,刨人家祖墳了”
“正好相反。”
這時門口傳來郭川林的聲音:“張延是看不慣他們崇洋媚外數典忘宗,為了捧外國人的臭腳,就在文章里胡編亂造,什么都敢瞎寫一氣。
前幾天張延寫了篇時評,把他們編造的東西一股腦抖落出來,結果就捅了馬蜂窩——這還是好的,有些報紙罵的更狠更臟!”
“乖乖,咱們張哥挺勇的啊!”
欒豎咋舌道:“他沒事兒弄這一出干嘛再說人家國外也確實發達,就連港島那邊兒也比內地……”
“行了行了!”
郭川林忙抬手打斷他道:“這些話你可別當著張延說——都趕緊拾掇拾掇,下午晚報的記者要采訪你們和張延,我就是為這事兒來的。”
眾人聞言都是精神一震,他們窩在這里沒有搞什么活動,就是為了蹭張延和援疆的熱度,好好宣傳一下回內地發展的事兒。
于是紛紛開始整理洗漱,也把雜志上的罵戰拋在了腦后。
…………
另一邊。
張延也在為下午的采訪做準備。
“別的咱沒有,老美的黑材料我有的是!”剛剛回國不久的馮曉剛,拍著自己越發消瘦的胸脯道:“我這窩了一肚子火,正想發泄發泄呢!”
雖然一開始找京城晚報,是為了配合黑豹的回歸宣傳,但自從張延捅了公知的馬蜂窩,晚報那邊就一直要求,增加這方面的采訪內容。
所以張延就跑來找馮曉剛取經了。
見老馮躍躍欲試的樣子,張延笑道:“馮哥,那要不咱們一起接受采訪,正好順便幫你宣傳一下《京城人在紐約》。”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