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號上午,來時并未同行的龍五、劉德樺、鞏麗、冼豈然,一起離開津門返回了京城。
特意去賓館送行的張延,總覺得鞏麗有點怪怪的,以前看人都是直視,現在總是用眼角余光打量自己。
不過人都已經走了,這點異常也沒有必要深究。
而且他也顧不上多想,因為這幾個人前腳剛走,劉振云就帶著兩個新銳作家找上門來,想跟張延再合計一下青春偶像劇的劇本。
這倆人一個叫王樹平、一個叫石慷,巧的是倆人都不是文科生,王樹平學的是計算機、石慷學的機電。
王樹平是62年生人,到30歲才心血來潮想要寫作,花了兩年時間出版了一部短篇,叫《晚報新聞》,內容頗有些黑色幽默。
【ps:主要編劇作品有:《有話好好說》、《太陽照常升起》、《鬼子來了》、《讓子彈飛》等。】
石慷是68年生人,從去年才開始寫作,還沒正式出過書,不過已經在報紙雜志上發了不少豆腐塊。
他同樣是幽默風趣的文風,不過要比王樹平更貼近年輕人的生活。
【ps:主要作品有《大腕》、《奮斗》等。】
一見面,石慷就迫不及待的追問:“張老師,您想要的青春偶像劇,是類似《東京愛情故事》那樣的故事嗎?”
91年橫空出世的《東京愛情故事》,無疑是這年頭青春偶像劇的標桿。
“可以借鑒一下。”
張延道:“但咱們的70后年輕人,可沒有小日本那股子不清不楚的黏糊勁兒,真要拍成那樣就成四不像了。
我希望劇本更為樸實扎實貼近現實,所以我讓老劉來主筆這個劇本;但我又不希望這部劇展現出來的,是年輕人生活中陰暗爬行的狀態,所以我讓他找來了你們。”
石慷和王樹平對視了一眼,然后好奇的詢問:“您說的陰暗爬行是什么意思?”
“呃~”
張延沒預料到他們聽完之后,最感興趣的是這個。
想想剛才石慷用了《東愛》舉例,他拿手比了個造型,簡單描述道:“既然你看日劇,那日本拍的恐怖片你應該也看過吧?就是那種惡鬼在地上爬行的感覺,看著就很陰暗很頹喪。”
最典型的應該是貞子,不過貞子是1995年才問世的。
“噢~”
石慷點點頭,王樹平又接茬問:“那您是不要爬行,還是不要陰暗,或者兩個都不要?”
“爬一段跑一段吧。”
張延想了想,道:“得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也得有樂極生悲的反轉,但不管是前者還是后者,我都希望觀眾能笑出來,如果能在笑過之后回味出點兒什么來,那這劇本就算是成了。”
聽到這些要求,石慷下意識搓了搓手,明顯感覺有些為難的樣子。
王樹平卻是兩眼放光,追問道:“那我們兩個能拿到署名權嗎?”
“當然可以。”
“那稿費……”
“這個由老劉說了算,只要不超過他自己的稿費,怎么開都行。”
跟兩個新銳作家聊了大半天時間,張延發現劉振云這眼光確實不錯,兩個人的文字功底且不論,起碼都有一定的編劇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