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今這個世界……恐怕已經是遍地瘡痍了。
“副墨”,即文字所垂,其牽連之人,便是謝謙。
他是“儒圣”,也是天下公認的“文圣”,聲望如樹蔭蓋頂,大魏半壁江山由他而定,文脈由他而起。
堯山書院存在了多久,由他而興的文字,便傳播了多久。
“洛誦”,即傳誦所播,所指向的人,是顧元道。
或者說,是曾經占據了顧元道身體的奪舍者。
此人應當便是謝謙的開山大弟子,但是在記載當中,謝謙的這位大弟子并沒有姓名,因為他后來叛出了師門,似乎和魔教十上道還有所牽扯。
許負特意仔細算了算,終于發現,這人,應該便是十上道當中的“揭”道,真正的創立者。
也就是說,魔教的組建,也有謝謙的參與。
“揭”道,實際上便是他手底下的人。
真假世子此事,打從一開始,就是儒家和魔教自導自演,顧元道會同時接觸儒家和魔教,也是有此原因。
而“洛誦”這一條因果線,已經隨著奪舍者的神魂俱滅,黯淡無光,即將散去。
“瞻明”,是目視明晰,指的是“般若蓮月”。
但并非現在這個般若蓮月,而是那個真正的,被顧明珠所殺的迦樓羅公主般若蓮月。
——許負從發現顧芳塵身上有一條五百年前的因果開始,就聯系到了般若蓮月的身上,只是沒想到,兩人的關系比她想的還要更加復雜一些。
原本,這位迦樓羅的公主,才是應該傳播“瞻明”之道的人。
然而,她早已在五百年前,就被顧明珠所殺。
自然,“瞻明”之道的因果,也隨之湮滅。
至于“聶許”,說的是是摩訶無量,“需役”是丁行風,前者正在逐漸黯淡,后者則已經消失許久,大概在四十年前,就已經被斬斷。
對應的,應該就是永安帝因為摩訶無量的預言,選擇將丁行風虎符收回,令其退隱的時間點。
“於謳”指的是“四相劫主”,“玄冥”的指向不太明確,但與今日在場的“窳敗公”有所牽扯。
這兩條因果線,還有指向“副墨”的那一條,是目前最清晰的三條。
“參寥”,自然便是許負自己,已經在漠海說法的那一天幾近湮滅。
以上這八條,已經有五條差不多被斬斷,剩下三條,正是顧芳塵如今所追尋的目標。
而最后,還有一根“疑始”的因果線。
“疑始”,指的是迷茫而無所本。
唯獨這根因果線,許負沒能算出來,究竟指向哪里。
但是恰恰因為算不出來,她心里卻已經明白了答案。
……
許負抬起頭,看向了顧芳塵。
或者說,是他的身后。
顧芳塵心中一動,也轉過了頭,看向身后。
虛空之中漣漪泛起,一名看起來平易近人的儒雅老者,騎著靈鹿踏空而來。
他氣息平平無奇,但任何看到他的人,都得抖一抖。
哪怕是顧芳塵,此刻也是瞳孔緊縮,背后不由得有些發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