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過神來,朱慈烺笑道:
“李大人一路辛苦了,先吃點東西暖暖身子吧。”
說著,他示意小太監將吃食送到李邦華面前。
對于這些在歷史上最終為大明殉國的忠臣良將,朱慈烺總是有一種莫名的愧疚感,所以對待他們,朱慈烺也是相當的客氣。
而李邦華還就真的不客氣了,拱手道謝后便吃了起來。
沒辦法,他是真餓了!
接到圣旨的當天,他簡單收拾了一下就啟程了,一路上吃也沒吃好、睡也沒睡好的,他這副老骨頭都快散架了。
朱慈烺見狀,心中暗自好笑,卻也沒有在意。
畢竟像李邦華這樣直率坦誠之人,在官場中實屬罕見。
值得一提的是,李邦華并非東林黨人,只是因為在某些政策上與東林黨人相近而常被誤解。
他行事向來光明磊落,從不屑于陰謀詭計,因此十分被東林黨看中。
用餐完畢后,李邦華又連喝了兩盞茶,身體這才舒服了些。
緊接著,他看向朱慈烺道:
“敢問太子殿下,陛下這次召老臣回京是有何事?”
李邦華剛到京城,對最近京城發生的大事一無所知,包括大明日報的發行以及朱慈烺的一系列舉措。
朱慈烺輕輕敲擊著桌面,目光深邃地看向李邦華:
“父皇有意整頓京營,需要一個得力的人選來擔當此事,而你,就是最合適的人選。”
李邦華聞言,神色并未有太大變化。
畢竟,在崇禎皇帝剛繼位時,他就曾擔任過兵部尚書,并試圖整頓京營。
但最終因遭到百官圍攻而失敗,被貶至南京。
因此當聽到朱慈烺再次提起整頓京營時,他心中并無太多驚訝和期待。
然而,他還是恭敬地回答道:
“太子殿下,恕臣直言,臣恐怕難以勝此重任!”
“十年前臣就曾嘗試過整頓京營,但并未得到任何人的支持,甚至到最后連陛下都不支持臣了,所以,請恕臣無能為力。”
李邦華這話,多少有點怨氣。
但朱慈烺并未生氣,只是淡淡地問道:
“那你覺得想要做成這件事的阻力是什么?”
李邦華沉默片刻,終于開口道:
“勛貴與文官集團!”
“幾百年來,這些勢力已經根深蒂固地滲透進了京營之中,無論臣想要對京營進行何種改革,都會損害到他們的利益。”
“因此他們一定會想盡辦法阻撓臣、甚至誣陷臣。”
“所以想要整頓京營,就必須先解決勛貴和文官集團,讓他們不敢再插手京營之事,但這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雖然朱慈烺對李邦華的率真性格早有耳聞,但說實話,他還是沒有料到李邦華會如此直白,直接就把所有的事情挑明了。
但這樣的性格,恰恰是整頓京營所需要的!
整到這里,朱慈烺微笑著看向李邦華道:
“李大人,你剛到京城,可能對最近的情況還不太了解,你說的這些問題,其實真不算什么問題!”
“馬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