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有想到,朱慈烺居然不一聲不響的干了如此重要的兩件大事。
這話要是從別人口中說出來,他們肯定會以為對方在吹牛逼。
但從朱慈烺口中說出來,卻偏偏顯的那么的合理和不容置疑!
反應過來之后,兩人趕忙拱手道:
“太子殿下圣明。”
朱慈烺臉上沒有什么變化,只是繼續說道:
“那么此事就這樣吧!”
“明天早朝本宮就不去了,薛國觀你親自主持一下。”
“還有,賑災的事情不需要再討論了,明天早上以內閣的名義直接通知下去。”
“戶部明日開始調集所有能調動的糧食在各地賑災。”
“工部也要開始在城外搭建臨時住所、準備一些御寒的東西,確保災民來到京城之后有吃的、有住的地方。”
“總而言之,不能讓任何一個來到京城的災民餓死,懂嗎?”
兩人聽到這句話,趕忙再次拱手道:
“回太子殿下,臣明白了。”
說完,兩人隨即告退。
看著兩人離去的身影,朱慈烺的心情毫無波瀾,甚至平靜得有些可怕。
因為他剛才已經從這兩人的對話中察覺到了,他們對待這些災民的態度其實是非常淡漠的。
仿佛這二十萬災民對他們來說僅僅只是一個普通的數字而已。
但朱慈烺又明白,這其實怪不了他們。
因為他們是士大夫階級,不是普通人,他們從來都沒有挨過餓,也不知道挨餓是什么滋味。
在他們眼里,普通的百姓就是草芥,至于那些逃難而來的災民,甚至已經不算是人了。
但是在朱慈烺看來,這些災民從來都不是冰冷的數字,他們是活生生的人!
是一個個在歷史上微不足道,卻又活生生存在過的人!
朱慈烺無法像對待數字一樣對待他們!
朱慈烺知道作為一個合格的君王,有這樣的情緒是不應該的,但他就是忍不住!
此時此刻,他突然想起了后世看過的一部電視劇中的情節。
其中的大貪官和珅曾說過一句名言:
“災民還算人嗎?行將餓死的人已經不能算是人了,他們是畜生,是一坨沒有靈魂的爛肉。”
聽起來似乎是很貼切的話語。
但朱慈烺不能把他們當做一團爛肉、不能把他們當做畜生,因為他們都是活生生的人!
他也曾想過按照電視劇中的方法進行救災,把大米換成最廉價的麩糠,然后再往里面摻沙子。
雖然不好吃,但卻可以拯救更多的百姓。
但他不想這么做!
因為他想用對待一個人的方式對待這些災民!
第二天,朱慈烺果然沒有去上朝,只是吩咐馬寶去宮里通知王承恩抄錄了幾份冊封圣旨。
冊封的對象自然是他的幾位大舅哥。
在朱慈烺看來,用這些職位來換取鄭家的商隊提供源源不斷的糧食,無疑是一筆劃算的交易。
等圣旨送來之后,朱慈烺大致檢查了一下,確認無誤后便全部送到了鄭成功府上。
而鄭成功接到圣旨后,立即派人快馬加鞭地將圣旨和他的親筆書信送往了福建。
與此同時,在早朝上,關于賑災的議題也順利通過了。
對于此事,朝廷的文武百官自然沒有異議,畢竟現在大明有錢有糧,賑災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然而,當薛國觀提到要求朝中的文武百官捐錢捐糧時,卻遇到了一些阻力。
這些官員們一向吝嗇,不愿捐款。
直到薛國觀站出來,明確表示這是陛下和太子的意思,并帶頭捐了五千兩銀子,其他大臣們才愿意站出來捐糧捐錢。
畢竟,現在的崇禎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可以隨意敷衍的君主了,錦衣衛、東廠、西廠等情報機構遍布朝野,再想蒙混過關已經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