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這個時候,雖然國家窮困潦倒,各種稅都收不上來,甚至都快沒錢給軍隊發軍餉、給官員發俸祿了。
但卻是鹽商們最輝煌的時候,他們已經不能用腰纏萬貫來形容了,而是要用富可敵國、喪盡天良來形容。
朱慈烺曾在后世看過一個段子。
說是明末的時候,南方有一位鹽商,他家的錢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多到他怎么花也花不完。
甚至連倉庫里都放不下的那種程度。
然后他就很苦惱了,因為錢太多了,而且還一直在賺錢,感覺自己都沒地方花了。
這個時候他的一個下人為了討他開心,就想出了一個極為奢靡荒誕的主意。
他們先是購買了大量的金箔,而后將這些金箔運載至一座高山之上。
待到達山頂之后,下人們迎著風向將金箔奮力揚起。
一瞬間,金箔隨風飄舞,紛紛揚揚地散落開來,猶如金色的雪花一般揮灑在天地間。
鹽商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心情這才好了許多。
不管這到底是一個段子,還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情,都足以說明明末這個時候鹽商到底有多么富有了。
再加上官員貪污和販賣私鹽。
這些人每年侵吞的鹽稅,少說也有一千萬兩之多。
所以,鹽稅改革簡單來說,其實就是要從這些人的口袋中將他們貪走的鹽稅拿回來。
既然如此,那么之前的稅收方式必然無法再用,必須重新制定新的稅收方式。
而關于這點,朱慈烺也早已有了主意。
下一秒,朱慈烺直接看向倪元璐說道:
“本宮打算廢除鹽商們對于食鹽的世襲和壟斷權。”
“將其改為只要普通商戶愿意經營食鹽生意,在經過政府審批并且繳納稅款后,為他們發放鹽業專用的完稅證明。”
“然后商人們拿著完稅證明便可購買相應數量的鹽,然后運到指定的地方銷售。”
“本宮將其稱之為‘票鹽制’,你覺得這個辦法如何?”
所謂的票鹽制,簡單來說,就是廢除了之前的鹽商聯營制度以及他們對鹽業的壟斷,使得天下所有的商人都能夠參與到食鹽販賣的生意中來。
這個方法是清朝道光年間,一個名為陶澍的官員提出的。
這一舉措徹底打破了原有的鹽商壟斷格局,只要你想做食鹽生意,并且有朝廷承認的資格,那你就能夠依照規章制度繳納相應的稅款,然后進行食鹽的販賣。
這樣一來,之前那些冒著殺頭風險販賣私鹽的走私販們,也可以光明正大的從事食鹽生意了。
雖然可能要交點稅,但從此以后卻不用再偷偷摸摸了,也不用擔心再被朝廷抓到就直接砍頭了。
伴隨著這些人紛紛涌入這一領域,無疑會對那些曾經在鹽業市場上獨占鰲頭的大鹽商造成毀滅性的沖擊。
到時候別說這些大鹽商們無計可施,就連他們身后的那些官員們同樣無能為力。
一旦從事食鹽生意的商人多了,朝廷收到的鹽稅也就越多。
同樣的,大量的食鹽出現在市面上,老百姓們也就可以買到真正價格低廉的食鹽了。
這個方法無論是對朝廷、還是對百姓,都是有益的。
據說當年陶澍按照這個方法制定新的鹽稅制度后,每年征稅的鹽稅比以前規定的多了將近三倍。
明末時期的人口或許沒有清朝那時多,但在朱慈烺看來,一年收個一千五百萬兩的鹽稅應該還是較為輕松的。
畢竟太祖爺那個時候都能收一千萬兩的鹽稅了,他改革鹽稅之后,比太祖爺多收點也很正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