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千五百萬兩還是他心中的最低估算,實際應該比這個更多!
而一旁的倪元璐在聽到朱慈烺所說的方法時,整個人頓時被徹底震驚到了。
一來是這個辦法確實讓他感到意外,二來是這樣做涉及到的利益群體太過龐大。
首先,那些世代以販鹽為生的鹽商將會瞬間破產。
其次,大明的商人們將會陷入激烈的競爭之中。
畢竟食鹽是除了糧食之外最為重要的物資,人既要吃飯也要吃鹽,大明每年對于食鹽的消耗量極為巨大,其中蘊含的利潤自然十分可觀。
但正是因為利潤太大,涉及到的人也會更多,其中不乏一些高官勛貴,想要順利推行這個政策,恐怕會困難重重。
想到這里,倪元璐只能無奈地說道:
“太子殿下,此辦法固然很好,也能夠為大明增加稅收,但是倘若要實施下去,恐怕會遇到諸多阻礙。”
“那些鹽商以及從中獲利的官員們必定不會允許朝廷這樣做的。”
“到時候又該如何應對?”
朱慈烺聽到這話,倒沒有什么太大的反應,因為這些情況他自然清楚。
但這對于一個手握兵權、并且有人背鍋的太子來說,還真不算什么問題。
鹽商阻撓?
殺!
勛貴阻撓?
殺!
官員阻撓?
殺!
總而言之,無論是誰想要阻撓稅收改革,直接揮刀就砍,殺他個人頭滾滾、血流成河,一直殺到再也沒有人阻撓稅收改革為止!
不過別誤會,這些肯定還是以崇禎的名義殺的!
畢竟作為大明第一背鍋俠,這是崇禎應盡的義務!
想在這里,朱慈烺這才說道:
“你所說的這些本宮都知道,但是你且放寬心,這些事本宮自會處理。”
“你要做的,就是等回到戶部后,便立即著手派人推行新的鹽稅制度。”
“本宮可以保證,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攔朝廷推行新的稅收制度。”
“本宮方才大概算了一下,鹽稅改革之后,每年的鹽稅至少有一千五百萬兩銀子。”
至少一千五百萬兩?
倪元璐聽到這話,心中又是無比震撼。
心想即便在太祖時期,鹽稅也未曾達到一千五百萬兩。
真要是有這么多的話,那朝廷以后可就再也不缺錢了。
回過神來,他趕忙拱手道:
“太子殿下放心,臣回去之后馬上著手準備。”
緊接著,兩人又商量了一下其他稅收的改革,也就是茶稅、礦稅、市舶稅、通過稅等等其他稅收。
朱慈烺根據后世的所見所聞,對這些稅收也進行了新的改革,并且制定的稅收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