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妹應了一聲,隨后繼續為朱慈烺搭理起了衣冠。
待朱慈烺洗漱整理完畢,來到前廳見李邦華時,只見李邦華雙眼深陷,面色蠟黃,滿臉的疲憊與憔悴,仿佛一夜之間蒼老了十歲。
朱慈烺不禁面露驚訝之色,脫口而出道:
“李大人,您怎么弄成這般模樣了?”
朱慈烺確實是被震驚到了。
李邦華今年雖然都快七十歲了,可一直以來都精神抖擻,看起來也就不到六十歲的樣子,可僅僅只是一夜,他就蒼老了不少。
李邦華抬頭望向朱慈烺,眼中滿是決然之色,他也不顧自己這幅身體能否吃得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言辭懇切地說道:
“太子殿下,老臣今日便是拼了這條老命不要,也定要阻止殿下您這荒唐之舉。”
“倘若殿下您執意要派第三路兵馬繞道蒙古進攻義州,那就請先將老臣這兵部尚書之職罷免了吧!”
“否則,老臣寧死也絕不答應!”
朱慈烺見此情形,心中不免有些愧疚,都怪自己昨日沒有將事情說清楚,以致讓李邦華如此焦慮難安。
他連忙上前一步,伸手扶起李邦華,安慰道:
“李大人快快請起,此事都怪本宮昨日未曾言明,讓你如此勞心費神,實乃本宮之過。”
李邦華卻倔強地不肯起身,執意要聽朱慈烺一個說法。
“還請太子殿下給個準話,不然臣就不起來!”
朱慈烺無奈,只得繼續說道:
“大人放心,本宮自然知曉此計劃風險極大,幾乎是九死一生。”
“但倘若此番出征的并非大明將士,大人又當如何看待呢?”
李邦華聽聞此言,不禁微微一怔,面露疑惑之色。
他完全不明白朱慈烺說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朱慈烺見李邦華一臉茫然,便緩緩說道:
“實不相瞞,本宮打算讓蒙古人來執行此次任務。”
李邦華一聽這話,先是一愣,隨即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之色,仿佛是在黑暗中徘徊了一夜后,突然看到了一絲曙光。
剎那間,他心中所有的擔憂與顧慮都煙消云散了。
他只是擔心朱慈烺要用大明將士的性命去做這無用之事,但若是用蒙古人的話,那他就沒什么擔心的了
想到這里,李邦華的神色明顯緩和了許多,整個人也仿佛一下子精神了起來,那原本緊皺的眉頭也頓時舒展開來。
緊接著,不用朱慈烺攙扶,李邦華自己就從地上站起身來,然后拍了拍身上的塵土,略帶埋怨地說道:
“太子殿下,如此重要之事,您為何昨日不與老臣說清楚呢?害得老臣這一整晚都提心吊膽,未曾合眼。”
朱慈烺哈哈一笑,解釋道:
“不是不想告訴你,而是昨日本宮也尚未考慮周全,不知道究竟是要全部用蒙古人,還是讓大明與蒙古聯軍出征。”
“沒決定的事情,自然不好說予你聽!”
“不過如今看來,還是全用蒙古人更為妥當。”
李邦華連忙點頭稱是,說道:
“殿下所言極是,自陛下冊封阿布奈為蒙古大汗以來,蒙古在名義上已然臣服于我大明,如今讓他們出兵,也算是盡臣子的本分。”
“再者說,那阿布奈一直心心念念想要光復蒙古,此次正是他大展身手的好時機。”
“畢竟,復國之路哪有不流血犧牲的,想要重振蒙古,他就必須要有和建奴死戰的決心。”
話說到此處,李邦華望向朱慈烺的眼神中不禁多了幾分欽佩之色。
心中不禁暗自感嘆:
太子殿下年紀雖輕,沒想到卻有著如此深謀遠慮,看來自己從前還是小瞧他了。
正在這時,馬寶突然稟報道:
“太子爺,早膳已備好。”
朱慈烺轉頭看向李邦華,微笑著說道:
“李大人,瞧你這模樣,想必是還未用過早膳吧?”
李邦華微微點頭,苦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