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眼神堅定,毫不猶豫地回應:
“足夠了,臣弟對我大清的勇士們有著絕對的信心。”
“臣愿親自領兵前往,定不辜負陛下的期望。”
皇太極聞言,陷入了良久的沉思。
兩萬兵力對于圍困錦州的戰局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一股力量。
若是抽調這兩萬兵力,錦州的防線或許會出現一些漏洞,面臨一定的風險。
但若是不派出足夠的兵力去阻攔聯軍,錦州這邊也將陷入絕境。
經過一番艱難的思索,皇太極最終下定決心同意了這一方案。
“既如此,就按你說的做!”
“其他人先行退一下,多爾袞留下!”
眾人聽到這話,也不敢說多說些什么,隨即便各自離開了。
營帳內,此刻只剩下皇太極和多爾袞兩人。
皇太極站起身來,緩緩走到多爾袞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中充滿了關切與信任:
“十四弟,蒙古草原那邊的戰事就全仰仗你了。”
“這場戰斗,無需追求勝利,只需將他們拖在草原之上即可。”
“朕知道以兩萬兵力對抗八萬兵力勝算渺茫,但錦州這邊的兵力也已捉襟見肘,實在無法抽出更多兵馬。”
“你此去一定要小心謹慎,只要能拖住敵軍,便是大功一件。”
多爾袞聽到這話,趕忙說道:
“陛下放心,臣弟就是明白其中的艱難,這才提出帶兩萬兵馬出征。”
“臣弟一定會竭盡全力拖住這八萬兵馬!”
皇太極聽到這話,則是一臉欣慰的又拍了拍多了滾的肩膀。
經過這番交談,兩人之間仿佛有一種無形的力量,驅散了之前的一些隔閡。
此刻,他們心中只有大清的千秋大業,以及對彼此的信任和支持。
沒過多久,另一邊的洪承疇便得知了這一消息。
他手中反復查看著剛剛收到的情報,臉上不自覺地露出了一絲笑容。
果然,太子爺的計劃成功奏效了。
建奴居然真的分別去了蒙古!
作為遼東明軍的最高將領,洪承疇對朱慈烺的戰略布局早已了然于心。
雖說這次建奴僅分兵兩萬,但據探子回報,這兩萬皆是從各軍中挑選出的精銳之師,戰斗力極強。
所以明軍這邊所面臨的壓力還是大大減輕了。
而且,根據朱慈烺的計劃,不出意外的話,關寧鐵騎也即將對建奴后方發動一場突襲。
等到建奴得知這一消息,必定會再次分兵救援。
關寧鐵騎加上大明水師,兵力已然超過了十萬,到時候建奴至少得派五萬兵馬前去回援!
如此一來,圍困錦州的建奴兵力最多不過五萬。
洪承疇想到這里,眼神中閃過一絲冷笑。
因為如果建奴那邊真的只剩五萬兵力的話,那他還是有把握可以擊敗他們的!
到時候也用不著什么烏龜戰法了。
更何況,作為遼東的最高將領,他已經得知崇禎即將御駕親征的消息,而且這次前來還會帶來五萬援軍。
屆時,明軍這邊的兵力幾乎是建奴的五倍之多,再加上崇禎御駕親征所帶來的士氣,這場戰役明軍必勝無疑!
不過,隨著崇禎御駕親征的消息傳來,洪承疇這邊也面臨著一些棘手之事。
遼東地區長期以來吃空餉、軍戶逃亡等問題猶如一顆毒瘤,深深扎根在軍隊之中。
由于軍官肆意霸占軍田,許多軍戶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無奈之下,只能背井離鄉,逃亡在外。
在平時,這些問題或許還能勉強掩蓋過去,但如今崇禎即將到來,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一旦被崇禎發現這些問題,他這個總督便會大禍臨頭。
所以,洪承疇最近一直忙于處理這些問題。
他奔波在各個軍營之間,與那些軍官們進行著談判和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