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幾人大多也是如此。
而之所以會這樣,只因他們剛剛收到一則如晴天霹靂般的情報。
那就是大明已經和新任蒙古大汗阿布奈達成聯合,準備從蒙古揮師進攻義州。
根據探查而來的消息,此次大明派遣了五萬兵馬,蒙古方面出兵三萬,雙方總計八萬大軍,即將蒙古突襲義州!
而且這消息并非空穴來風,是他們安插在各處的探子查探而來的。
根據探子的匯報,近來宣府那邊的軍隊調動極為頻繁,城內整日都是士兵集結的喧鬧聲。
阿布奈那邊,更是大肆招兵買馬,草原上到處都是新入伍的騎兵在操練。
似乎馬上就要合并突襲義州!
這對皇太極來說,無疑是一記沉重的打擊。
因為當下,他們的全部兵力幾乎都被投入到了圍困錦州的戰役當中。
根本抽不出多余的兵力來應對這支突然出現的聯軍。
但若是對這支聯軍放任不管,一旦他們順利抵達遼東,遼東這邊的整個戰局將陷入難以預測的地步。
畢竟大明在遼東現有的兵力本就有十三萬之多,若再加上這八萬聯軍,那就足足有二十多!
他們在兵力上便會處于絕對劣勢。
到那時,說不定會前功盡棄。
因此,得到這個消息之后,皇太極立刻召集人手,想要盡快商討出一個應對之策。
此時,皇太極坐在主位上,眉頭緊緊的擰在了一起。
他是真的沒有想到,崇禎居然會想出這么一個辦法來對付他!
不是說明軍那邊連軍餉都拿不出來嗎,甚至欠餉都欠了好幾個月,怎么崇禎還能調集五萬大軍和蒙古聯軍呢?
真要有這五萬兵力,直接增援遼東不好嗎?
為什么非要和蒙古聯合起來進攻義州,如此長途跋涉,還要攻城,這算什么戰略?
皇太極想不明白,他只覺得如今的崇禎似乎和他之前聽說過的崇禎有些不太一樣
崇禎啊崇禎!你到底想做什么?
皇太極不禁在心中喃喃自語道。
但很快,他又回過了神來,深邃的目光緩緩掃過眼前的眾人,沉聲道:
“都別愣著了,說說吧,這件事究竟該如何應對?”
濟爾哈朗率先按捺不住,往前踏出一步,整個人顯得氣勢洶洶,語氣中卻充滿了不屑與傲慢。
“依我看來,這根本沒什么好擔心的,大明軍隊向來就是我軍的手下敗將,在以往的交鋒中,哪次不是被我大清勇士打得丟盔棄甲?”
“至于蒙古,更是早已被我大清鐵騎踏平,連國都滅了。”
“即便他們此刻聯合起來,又能掀起多大的風浪?在我大清勇士面前,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罷了。”
皇太極聽了濟爾哈朗的話,非但沒有感到絲毫欣慰,眉頭反而皺得更深了。
因為他心里清楚,如今的局勢遠比想象中更為復雜嚴峻。
大明此次與蒙古聯合,必定是經過了精心策劃,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就在這時,多爾袞突然站了出來。
隨后拱手道:
“陛下,臣弟以為絕不能讓這支軍隊抵達遼東,一旦他們進入遼東戰場,我軍將腹背受敵,局勢也將不堪設想。“
“所以,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將其阻攔在蒙古草原之上,絕不能讓他們踏入遼東。”
多鐸和岳托聽聞,立刻心領神會,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皇太極同樣微微點頭,對多爾袞的提議表示認可。
他深知多爾袞的軍事才能,在這種關鍵時刻,多爾袞的意見往往能切中要害。
緊接著,皇太極追問道:
“你且說說,具體該如何實施?”
多爾袞稍作思索,立刻回應道:
“可派遣兩萬騎兵前去阻攔!”
皇太極聽后,面露疑慮之色,再次追問:
“兩萬?怕是不夠吧!對面可是八萬敵軍,兵力懸殊如此之大,又怎能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