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在場的所有人仿佛被一道驚雷劈中,呆立當場,臉上寫滿了震驚與難以置信。
崇禎原本正端坐在帥案前,手中的茶盞尚未放下,此刻卻猛地站起身來,動作之大,險些將案上的茶水震落。
臉上的神情也因這突如其來的消息而浮現出一絲驚愕。
洪承疇等人亦是面面相覷,一時之間竟不知該作何反應。
他們實在搞不清楚,這五千大明騎兵究竟從何而來?
隨后,眾人像是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牽引,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朱慈烺。
他們暗自揣測,難道是太子爺提前洞察先機,派遣了騎兵繞至敵后發動突襲?
畢竟在場的所有人都知道,這場戰爭其實一直都是這位太子爺主導的!
但稍加思索,又覺此事太過蹊蹺。
在這動輒幾十萬大軍對壘的戰場上,區區五千騎兵不過是滄海一粟,能發揮的作用實在有限。
稍有不慎就會全軍覆沒,實在沒有必要。
也不怪他們沒有把這五千騎兵和祖大壽聯系到一起。
畢竟在他們看來,皇太極敢這么明目張膽的越過錦州來和明軍開戰,錦州方面肯定也做好了防護。
只是很明顯,他們想錯了!
與此同時,朱慈烺卻是什么也沒說,而是從一旁的士兵手中接過千里鏡,然后快步來到城墻邊,仔細眺望起了遠方。
然而因距離太過遙遠,視野中還是一片模糊,除了連綿起伏的山川和影影綽綽的人影,什么也看不清。
他放下望遠鏡,輕輕皺起眉頭,心中暗自估計那五千騎兵大約還在十里之外,所以才看不到。
不過這個距離對于高懸在天空中的熱氣球上的士兵來說不是什么問題,所以他們才能夠提前發現!
想到這里,朱慈烺放下望遠鏡,轉頭向身旁的傳令兵吩咐道:
“繼續密切觀察,一刻也不得松懈,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即刻來報,不得有誤!”
傳令兵神色一凜,趕忙應聲道:
“遵命!”
隨后迅速轉身離去。
雖然什么也沒看到,但朱慈烺心中清楚,能從錦州方向趕過來的大明騎兵,除了祖大壽所率領的大明騎兵之外,不可能再有其他人了!
而就在此時,崇禎和洪承疇等人也漸漸回過神來。
“咳咳.”
崇禎輕咳一聲,率先打破沉默,試探性地問道:
“來者莫非是祖大壽?”
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期待,又夾雜著幾分不確定。
朱慈烺微微點頭,神色凝重地回應道:
“應該就是祖大壽沒錯了,因為兒臣并沒有派遣騎兵繞后,能從錦州方向出現的,只有祖大壽了!”
崇禎聽到這話,原本緊鎖的眉頭稍稍舒展開來,面露欣慰之色。
然而朱慈烺和洪承疇此刻卻仍是眉頭緊鎖,心中滿是憂慮。
因為他們知道,加上那些被皇太極裹挾而來的百姓,皇太極現在至少有十萬兵馬。
五千騎兵堆對抗十萬兵馬,這無異于以卵擊石!
按理來說,祖大壽本可按兵不動,憑借錦州堅固的城防堅守待援,等到明軍擊敗建奴之后,錦州之危自然也就解了。
可他為何偏偏選在這個時候突圍呢?
再看看不遠處那些正在逐漸靠近的大明百姓,朱慈烺突然一下子就明白的過來。
沒錯了!
一定是祖大壽知道皇太極想要用這三萬百姓充當肉盾,然后迫使明軍不敢發動攻擊,他心中著急,所以這才集合兵力進行突圍。
然后又帶著麾下騎兵直奔戰場的來,想要扭轉局勢!
不過他想怎么做呢?
難道是想直接率領這五千騎兵沖入敵陣,與皇太極正面交鋒?
若真如此,建奴或許會因這突如其來的沖擊而陷入混亂,但皇太極身為主帥,身邊必定有重兵護衛,哪里是五千騎兵殺得了的?
不過,祖大壽敢在此時突圍,想必已抱定必死的決心,如此一來,也并非完全沒有成功的可能
一時間,朱慈烺此時的心情突然變得十分復雜。
他雖然什么也沒說,但其他人這會也大概意識到了這點,一個個皆是沉默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