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化聽到傳喚,趕忙上前,恭恭敬敬地低頭說道:
“奴婢在。”
朱慈烺繼續說道:
“傳圣,遼東總兵王廷臣,恪盡職守,英勇無畏,特追封其為東寧侯,侯爵世襲罔替。”
“另外,賞賜黃金一萬兩,白銀十萬兩,在京師賜一座宅子。”
“薊州總兵白廣恩,追封其為南昌侯,侯爵世襲罔替,同樣賞賜黃金一萬兩,白銀十萬兩,在京師賜一座宅子。”
“先安排人將他們的遺體送回家鄉,以侯爵之禮安葬,然后將他們的家人全部接到京師。”
這話一出口,現場頓時安靜得可怕,一瞬間仿佛時間都靜止了。
祖大壽等人皆是滿臉震驚,眼睛瞪得滾圓,嘴巴微張,一瞬間居然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要知道,大明朝只有在明初的時候,太祖和太宗冊封的爵位較多,但之后的爵位實則少之又少。
特別是到了明朝后期,皇帝們對爵位更加看重,輕易并不封爵。
就算封爵,大多也是“流爵”。
也就是說雖然給你封爵,但是你的兒子不能繼承,到你這一代就結束了。
或者降爵繼承,比如你是國公,等你兒子要繼承的時候就會降為侯爵,等你孫子要繼承的之后就會降為伯爵。
以此類推,過個三代這爵位也就沒有了。
可是他們剛剛聽到了什么?
他們剛剛聽到的可是“世襲罔替”這四個字!
那也就是說現在封的侯爵是可以不用降爵,子孫世代世襲的!
一瞬間,所有人的精神都是一振。
想想看,只是兩個在交戰之時就戰死的總兵就得到了如此豐厚的賞賜,那他們這些還活著的人,又怎會被虧待呢?
要知道現在的戰爭還遠遠沒有結束呢!
畢竟打了勝仗之后,下一步要做什么?
答案很簡單,當然是乘勝追擊,開疆拓土了!
不說把之前建奴侵占的土地全部搶回來,怎么著也該奪回一些失地吧,不然這勝仗又有何意義呢?
而等拿回這些失地之后,又是一份大的功勞。
到時候說不定他們這些人也能得到一個爵位。
就算是真的不幸戰死,按照眼下的情況,怎么著也是一個侯爵保底,子孫后代永享富貴!
想到這里,眾人一時間再也難以壓抑住內心的激動。
畢竟這可是能夠世襲罔替的爵位啊!
一時間,他們甚至都覺得那兩位總兵死得太值了,用一條性命換來一個侯爵之位,讓子孫后代永享富貴,這他媽簡直是血賺啊!
不過話說回來,封爵這種事情可是十分重大的事情,不跟皇帝說一聲,這真的行嗎?
畢竟說到底,太子爺始終不是皇帝,做不了皇帝的主!
萬一圣旨被皇帝駁回怎么辦?
想到這里,眾人的眼神又帶了些許懷疑。
雖然看似眾人想的挺多,但其實這一切都在一瞬間而已。
而且相比于他們的驚訝,方正化這會兒倒是淡定了許多。
他微微躬身,臉上帶著慣有的恭順神情,直接點頭道:
“奴婢遵旨。”
說罷,便招呼門口的太監,拿來了空白的圣旨和筆墨以及玉璽,然后當著所有人的面寫起了圣旨。
當看到這一幕的時候,祖大壽和其他幾位總兵都傻眼了。
不是
這么重大的事情真就不請示崇禎,直接開始寫圣旨了?
而且那玉璽又是什么鬼?
這玩意兒不是皇帝才能用的嗎?怎么太子爺還隨身帶著,而且說用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