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敢說話,因為他們心中明白,這兩位總兵大概率已經戰死,但誰也不敢把這句話說出來。
朱慈烺見狀也沒有廢話,當下便喊來了李若璉,語氣堅定道:
“活要見人,死要見尸,就算他們真的戰死,也要找到他們的尸體。”
李若璉得到命令之后,隨即便帶人離去了。
不過朱慈烺心中其實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畢竟幾十萬大軍混戰,就算是犧牲一兩個高級軍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這話他自然不能說出口,不然也顯得太刻薄寡恩了,只能靜靜地等待著搜尋的結果。
而在這期間,所有人還是沉默不語,只有燭火偶爾跳動,發出‘噼啪’的聲響。
沒過多久,李若璉沒到,方正化卻是突然來了。
只見他腳步急促,帽子都有些歪了。
見到朱慈烺之后趕忙道:
“太子爺,有將士來報,說是薊州總兵白廣恩和遼東總兵王廷臣兩位將軍都已戰死沙場。”
“尸體已經收斂,此刻正在城內放著!”
“奴婢已經找人確認過,確實是兩位總兵大人沒錯!”
這話一出口,屋內的溫度仿佛瞬間下降了好幾度。
有人忍不住輕輕嘆息,有人則默默低下頭。
雖然此前他們早已猜到可能是這樣的結果,但當真正得知這個消息時,心中依舊不免還是感到有些悲痛。
與此同時,其他人的目光若有若無地看向了祖大壽。
因為誰都知道,伴隨著遼東總兵王廷臣的戰死,恐怕遼東總兵這個位置非祖大壽莫屬了。
畢竟之前祖大壽可是率領五千騎兵沖擊十萬建奴大軍,那場面,簡直堪稱世所罕見!
若不是他及時出現,那三萬百姓恐怕真的會死于明軍之手。
而且,光是祖大壽率領的五千騎兵,就至少斬殺了一萬五千建奴。
所以無論怎么看,祖大壽擔任遼東總兵一職,都是實至名歸。
可是,這對于其他人而言,卻并非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這倒不是他們嫉妒祖大壽,而是他們為剛剛戰死的遼東總兵王廷臣感到不值。
他前腳剛死,馬上就有人接替他的位置,這實在讓人有一種兔死狐悲的感覺。
當然,朝廷若是多些撫恤和賞賜的話,那他們也就無話可說了。
但是以當今陛下那刻薄寡恩的性子,恐怕撫恤和賞賜也不會太多。
一時間,眾人雖然都沒有說話,但心中卻不由得暗自傷神起來,各自想著心事,氣氛愈發沉重。
而這一幕恰好被朱慈朗盡收眼底。
他心中明白,伴隨著兩位總兵的戰死,這些人心中肯定有著一些別樣的想法。
只不過礙于他這個太子爺的身份,這些人不敢說出來。
不過其實他們想的也沒錯,要是崇禎在這里,面對兩位總兵的死亡,最多也就是夸贊幾句,然后賞賜一些東西,這件事也就過去了。
沒辦法,誰讓崇禎本來就是刻薄寡恩的人呢?
不過還好
因為他不是崇禎!
他要讓這些人知道,只要是為國家盡忠職守之人,絕對會得到應有的獎勵。
以死報國之人,更是會得到善待!
簡單來說,其實就是兩個字:
封爵!
對于所有武將而言,封爵就是對他們最大的肯定和賞賜,同時幾乎也算是他們最高的榮譽了!
再者說了,大明近三百年,之前的那些侯爵早已腐朽不堪,整日就知道花天酒地,無所事事,也該重新封一些能干實事兒的武將了。
也好讓那些尸位素餐的侯爵有點壓力,別整天就知道吸食大明的民脂民膏,混吃等死!
想到這里,朱慈朗再無一絲猶豫,開口道:
“方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