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伴隨著朱慈烺這一動,在場的其他人也都是圍了過來。
朱慈烺沉聲道:
“此番我軍大勝,接下來要做的事情便是收復失地了。”
“但本宮要的,并非那些名義上收復,而是實實在在的收復,你們可明白本宮的意思?”
朱慈烺微微抬起頭,目光掃視著眾人,眼神中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仿佛在等待著眾人的回應。
關于領土的控制,自古以來便分為虛控與實控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
虛控,指的是名義上的歸屬,但實際上卻無法真正實施有效的掌控。
就如同大明對蒙古的統治,雖然名義上將蒙古納入了版圖,但蒙古各部依舊自行其是,大明對他們也是鞭長莫及,無法真正行使統治權力。
而實控則大不相同,它意味著真正的統治與管轄,駐軍、征稅、施政等一應事務,皆由大明朝廷一手掌控,不容任何人染指。
而朱慈烺想要的,正是這種實控領土!
因為他知道,虛控不過是徒有其表、夜郎自大而已,只有實現實控,才能真正鞏固大明的疆土,讓國家長治久安。
在場的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又怎么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呢?
其實按照他們的意思,整合一下軍隊之后,說不定都能直接打到盛京了。
但這樣做沒用,因為等深入遼東腹地之后,不確定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誰也沒有把握可以拿下盛京。
萬一皇太極被逼急了,來個魚死網破,那情況就難以預料了。
再者說了,就算拿下了盛京,也未必能徹底解決掉皇太極,因為皇太極完全可以舍棄盛京,然后撤到黑龍江一帶。
而明軍到時候也不一定守得住盛京,因為他們沒有那么多的兵力可以駐守。
等到皇太極緩過來,再次帶兵攻打盛京的話,搞不好盛京又會失守。
所以說,朱慈烺的想法確實是非常正確的。
與其去收復那些只能在名義上統治的領土,還不如把兵力集中起來,去收復那些可以實控的領土來的劃算。
緊接著就在這時,祖大壽上前一步,拱手說道:
“太子殿下,按照您的說法,臣倒是有些自己的看法。”
朱慈烺聽到這話,微微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祖大壽也不客氣,手指穩穩地指向沙盤上的一處地點繼續說道:
“臣覺得以我們目前的兵力,只要收復此地以西的失地即可!臣有信心守得住這片區域!”
眾人仔細一看,發現祖大壽的手指正指向長寧堡所在的區域。(也就是現在的遼寧遼陽縣)
祖大壽繼續說道:
“此地四周皆有險要關隘,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若能成功拿下此地,便可確保遼東的安全。”
頓了頓,他的手指又緩緩向左移動,指向了蒙古方向的塔營子(也就是現在的蒙古族自治縣),補充道:
“此外,若想徹底斷絕建奴對大明的侵擾,此地至關重要。”
“因為建奴若想借道蒙古進攻大明,必須要經過此處,而只要我們派兵駐守此處,建奴便再難通過蒙古騷擾我大明邊關。”
朱慈烺聽到祖大壽的看法,一時間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贊許之色。
因為他心中清楚,祖大壽說的完全證據,只要拿下他所說的那兩個地方,就可以徹底把賤奴堵死在遼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祖大壽最后提到的塔營子其實在明中期的時候就已經不歸明朝管轄了,而是歸蒙古管轄。
因為這個地方實際上是在蒙古的領地上的。
后來建奴滅了蒙古,這個地方便又歸了建奴。
按理來說,就算他們真的打下來了這個地方,也應該歸還給阿布奈。
在場的眾人其實也都明白這個道理,不過此時卻無人對此提出任何的異議。
究其原因其實也很簡單。
因為建奴早已將蒙古滅國,如今大明再擊敗建奴,那么這些領土自然理當歸于大明。
更何況這個地方在兩百多年前就是屬于大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