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第一道圣旨后,小心翼翼地將圣旨傳給下一個人。
沒過多久,眾人便都看完了幾道圣旨。
而圣旨里說的事情其實并不復雜。
總的來說也就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關于戰后撫恤和賞賜的事,直白來講就是要銀子。
這次總共需要一千五百萬兩銀子,不過這些銀子不需要戶部全部承擔,戶部只需出一半,剩下的一半從皇帝的內帑中支出。
第二件事,是關于京城外百姓的安置問題。
按照圣旨內容,要把這些百姓全部遷移到遼東,以充實人口,完成移民戍邊。
最后一件事,是關于土豆和紅薯的。
甚至要求戶部和工部幫忙配合,運送土豆和紅薯的種子到遼東,先在遼東廣泛種植。
在薛國觀看來,這三件事情本身并沒有太大難度,再加上直接是以圣旨的形式出現的,也沒有任何人敢反駁。
只是實施起來會有些繁瑣,涉及到諸多細節和各方協調。
也是因為這樣,這件事情才需要幾位大臣互相商議,畢竟執行起來需要多個部門協同合作,不能有任何差池。
于是乎,薛國觀抬頭看向眾人,神色沉穩地說道:
“圣旨的內容大家剛才都看過了,既然如此,那今天我們就一起商量一下這三件事,務必在今日之前拿出一個方案,然后盡快實施。”
“雖然大明打贏了這場仗,但要是戰后的問題不盡快處理,還是有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眾人聽后,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薛國觀接著開口道:
“那我們先說第一件事,就是這一千五百萬兩銀子的問題。”
“陛下在圣旨中說了,這一千五百萬兩不需要戶部全部承擔,戶部只需出七百五十萬兩銀子即可,戶部有什么意見嗎?”
說著,他將目光投向了戶部尚書倪元璐,等待著倪元璐的回答。
說實話,要是放在以前,這種事情肯定會讓戶部尚書頭疼不已。
畢竟那時候的七百五十萬兩銀子可不是小數目,整個大明一年的白銀稅收都未必有這么多。
每到需要用到銀子的時候,戶部尚書都要絞盡腦汁,想盡各種辦法,卻往往還是難以湊齊所需的款項。
但眼下,這件事卻沒什么難度!
一來之前朱慈烺從抄沒的家產中撥了三千多萬兩白銀給戶部,現在這筆銀子還剩下兩千多萬兩。
二來最近進行了稅收改革,自從改革之后,每天都有大量商稅進賬,少則幾萬兩,多則幾十萬兩。
其中大多數都來自于鹽稅!
自從頒布了新的鹽稅政策之后,鹽稅收入每天都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
就拿這個月來說,戶部收到的鹽稅就足足有一千萬兩白銀!
對!
你沒有聽錯!
就是整整一千萬兩!
歸根結底,還是鹽稅帶來的利潤實在是太大了,所以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大商人來到京城,想要辦理戶部的鹽引。
如今的戶部還真不缺錢,區區七百五十萬兩銀子,自然不在話下。
于是,戶部尚書倪元璐直接點了點頭,臉上帶著自信的笑容說道:
“戶部方面沒什么問題,這筆銀子拿得出來。”
薛國觀聽到這話,滿意地點了點頭,心中不由得暗自思忖:
看來這戶部果然是有錢了,答應的這么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