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要是在以前,每次讓戶部掏錢,他們都得哭窮一番,找各種借口推脫,最后銀子還不一定能拿得出來。
就這樣,眾人順利敲定了銀子的事情。
咳咳
緊接著,薛國觀輕咳一聲,清了清嗓子,目光掃過眾人,繼續說道:
“既然銀子的事情已有定論,那咱們接著討論第二件事,便是將城外三十萬百姓遷移到遼東的事情。”
這話剛一出,戶部尚書倪元璐突然再次開口道:
“依我看,這件事情就不用商議了,直接按照圣旨交代的內容實施就行了!”
終于聽到這話,幾乎都是不假思索地點頭表示贊同。
要知道最近兩個月以來,內閣和戶部都被這三十萬百姓的安置問題搞得焦頭爛額。
因為陜西、安徽、河南一帶的災情依舊持續肆虐,毫無停歇的跡象,而且沒人能預測它何時才會徹底結束。
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把這些百姓貿然遣返,無疑是將他們推向死亡的深淵,與親手殺害他們無異。
更糟糕的是,稍有不慎,這些走投無路的百姓便可能加入李自成的農民軍,屆時局勢將變得更加錯綜復雜。
所以他們原本的方案是要一直供養這些百姓,直到災情徹底平息。
但這件事情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為就這一個月的時間里,又有不少百姓來到了京城,如今京城外的百姓人數已經超過了四十萬!
人數越來越多,管理什么的也就成了問題,即便朝廷再盡心盡力,難免還是會出現各種問題。
但如今,這似乎已經不算是什么問題了!
因為只要把這些百姓遷移到遼東,所有的難題都將迎刃而解。
并且,遷移所需的費用已包含在那一千五百萬兩銀子之中,也不用商議額外的花費了。
當然,要完成這次大規模的遷移,后續還有諸多細節需要考量。
到時候戶部可能還需要籌備這些人的過冬衣物,妥善安排他們沿途的食物和住宿等等。
不過,如今的戶部資金充足,這些事都算不上難事。
只是運輸物資、搭建臨時住所等工作,可能需要工部配合一下。
就這樣,這第二件事情依舊毫無阻礙地順利通過了。
本來接下來要討論的便是第三件事了,但是薛國觀并沒有著急開口。
而是不緊不慢地從一旁的書桌上拿起了幾份今天早上的《大明日報》,然后依次分發給在場的眾人。
“在商量第三件事之前,大家先看看今日的《大明日報》吧。”
現場的幾人雖然滿心疑惑,不明白薛國觀此舉究竟有何用意,但出于對首輔的尊重,還是隨手接過報紙認真看了起來。
映入他們眼簾的,是一篇關于土豆和紅薯的詳細報道。
經過三個月精心的種植與培育,十萬畝的紅薯和土豆終于迎來了大豐收。
最近一段時間,有大量災民被招募到種植紅薯和土豆的田間地頭幫忙收獲。
報紙上清楚地記載著,土豆每畝產量居然高達三千五百斤以上,紅薯雖然稍遜一籌,但也有三千多斤的高產。
要知道這個時期的大米折合下來一畝也就產糧三百斤左右,小麥更是不到二百斤。
這也就是說土豆和紅薯的產量最起碼也是大米和小麥的十倍以上!
而且,這些作物食用方法極為簡單,只需簡單水煮或者炙烤就可以直接食用,并且味道別具一格,完全可以當做糧食大面積種植推廣。
關于土豆和紅薯的事情,在場的人除了薛國觀早有了解之外,大概也就只有戶部尚書倪元璐稍微知曉一些。
畢竟作為戶部尚書,主管天下錢糧,對于這方面他自然是比較上心的。
不過即便如此,當親眼看到如此驚人的產量,他還是感到十分震驚。
動不動就是三四千斤的畝產量,這遠遠超過了大明現有的所有糧食作物的產量。
“這土豆真有如此高產?要是真的,那就應該盡快在全國推廣,如此一來,我大明就再也不會餓死人了,這可是能拯救天下百姓的神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