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計劃雖然是一個多月前便制定的,可實際實施起來卻根本沒有那么容易。
畢竟涉及到幾十萬人的事情,要籌備的物資品類繁多,安排的事項也是多如牛毛。
直到今日,總算是準備周全了。
不過當然,并非所有的災民都要遷往遼東,像之前協助建造城池、種植紅薯土豆、還有挖礦的那些災民,都可選擇留在京城。
畢竟這些人差不多也算是技術工種了,往后還需要用到他們。
然而即便如此,即將遷移的災民數量仍多達三十余萬。
因為知道此事的重要性,所以朱慈烺一大早的就帶人來到戶部的物資儲備地檢查。
放眼望去,只見倉庫中堆積如山的物資擺放得整整齊齊。
朱慈烺親自上前,仔細地查看每一樣物品,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最后朱慈烺又詳細詢問了沿途住宿與食物的安排,在得到滿意答復后,心中才稍稍安心了一些。
依照先前商定的方案,但凡愿意奔赴遼東的災民,每人可獲二兩銀子。
啟程前先發下一兩,待抵達目的地后再發放余下的一兩。
雖說沿途已備好住宿之處與食物,但在出發之際,仍會給每人發放五斤糧食與兩套衣物。
戶部知道崇禎與朱慈烺對此事高度關注,因此從上到下,每一位官員都絲毫不敢懈怠。
各項政策也是一絲不茍地推行落實,力求將移民戍邊的前期準備工作做到盡善盡美。
當然,就現在的局勢,他們就在想糊弄朱慈烺也糊弄不了。
因為每天,錦衣衛、東廠、西廠都會送上一份關于移民戍邊的密折到朱慈烺手里。
在這種情況下,試問誰能糊弄得了他?
查驗完畢之后,朱慈烺沒有著急回去東宮,而是帶著一行人踏上了城墻。
此時,城外幾十萬災民毫無遮攔地映入眼簾。
望著眼前這群災民,一時間朱慈烺心中滿是酸澀之感。
他舉起手中的望遠鏡仔細望去,只見一些災民正相擁而泣,渾濁的眼中滿是無奈與悲傷。
也有孩子們在一旁哭泣,稚嫩的聲音里透著恐懼與無助。
一些年輕人則滿臉愁容,眼神中滿是對未來的擔憂與迷茫,不知到達遼東之后,等待他們的會是什么?
朱慈烺其實心中也明白,強迫這些災民去遼東并非良策,可目前的情況而言,這實在是無奈之舉。
陜西、河南一帶近些年來天災如肆虐,莊稼顆粒無收,大地一片荒蕪。
再加上李自成的農民起義,更是攪得當地不得安寧。
也就是說這些災民即便返鄉,等待他們的也是死路一條。
而朝廷也無力長期供養他們,遷移至遼東便成了唯一的出路。
“太子殿下,莫要悲傷了,這么做也是給災民們一條活路,想必他們也會感激殿下的!”
身旁的方正化見朱慈烺神色黯然,心中大概明白朱慈烺再想些什么,隨后趕忙出言安慰。
哎!
朱慈烺重重地嘆了口氣,緩緩說道:
“百姓們不愿背井離鄉,也是人之常情。”
“可如今,為了他們能活下去,也只能委屈他們了。”
“本宮不指望他們感謝本宮,只要別恨本宮就行了!”
說罷,朱慈烺隨即帶著眾人轉身離去。
接下來的日子,京城的街道依舊呈現出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景象。
然而,前去收稅的軍隊運回京城的銀子與糧食的頻次卻逐漸減少。
朱慈烺心里清楚,這是因為那些負責收稅的隊伍已然深入南方地區。
南方因為路途遙遠,所以往返耗時頗長。
不過一旦他們歸來,所帶回的銀子和糧食數量那可是極為驚人的。
畢竟南方一直都是富庶之地,那里的財富,可是支撐大明經濟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