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熱,其實并不算是什么太大的問題。
比如多喝點水,找個陰涼的地方歇一歇,總能熬過去的。
雖說如今河南一帶干旱嚴重,水源稀缺,但也還沒到沒水喝的絕境。
可要是糧食沒了,那可就徹底完蛋了。
這些跟著他造反起義的農民大多都是因為活不下去了,才跟著他一起造反的。
可要是連自己都拿不出糧食給他們吃,這些人肯定會一哄而散。
到時候,說不定連自己的老營都得人心不穩。
想到這兒,張獻忠咬了咬牙,眼神中閃過一絲決絕,當即下定了決心,那就是無論如何也要攻打信陽,搶奪城里的糧草物資。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足夠多的物資用來穩住軍心,讓自己的隊伍繼續在這亂世中生存下去。
就在張獻忠剛準備開口下令的時候,卻突然想到了什么,下意識地看了一眼一旁的羅汝才。
他心里清楚,羅汝才足智多謀,大概也是知道接下來必須要攻打信陽了。
不過張獻忠沒有直接表態,而是開口問道:
“羅將軍,這件事情你怎么看?”
羅汝才聽到這話,心中不由得嘆了口氣。
他太了解張獻忠了,其實早在剛才聽到快要斷糧的時候,張獻忠心里早就做好了決定,那就是無論如何也要攻打信陽。
如今之所以要詢問自己的意見,只不過是想在自己這里尋求一些支持和認同罷了。
反正不管自己同不同意,張獻忠都會去攻打信陽。
而且,作為一個農民軍首領,他自然也知道眼下他們面臨的困境!
無論如何,大軍都不能斷糧,不然不止是張獻忠的隊伍要面臨土崩瓦解,就讓他的軍隊也是如此。
這般想著,羅汝才說道:
“如今大軍糧食告急,那也沒什么可顧忌的了,就去攻打信陽城吧。”
“不過,此戰務必速戰速決,不能給左良玉任何可乘之機。”
“除此之外,在我們攻城的時候還得派人去牽制左良玉,不讓他靠近我們,為我們攻打信陽爭取時間。”
張獻忠聽到這話,隨即笑著點了點頭,說道:
“羅將軍想法和本王不謀而合,既如此,那我們就去攻打信陽。”
說完這話,張獻忠猛地轉身,眼神瞬間銳利如鷹,沖著身旁一位傳令兵厲聲喊道:
“去,傳定國和文秀來見我!”
那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而所謂的定國和文秀,自然便是李定國與劉文秀了。
他們身為張獻忠麾下最為得力的干將,同時也是他的義子。
平日里,李定國與劉文秀對張獻忠恭敬有加,而張獻忠也對這兩位義子寄予厚望。
李定國出身農民軍,本來注定只是歷史平平無奇的一員小將,然而在歷史上他卻有著另一重身份。
那就是明朝末年杰出的民族英雄!
他雖然曾經是張獻忠的義子和部下,但是在張獻忠死后,他卻毅然決然地歸順南明,在風雨飄搖的永歷政權中,成為支撐起危局的核心支柱。
李定國作戰時,驍勇之勢無人能及,謀略更是過人一等。
他多次大敗建奴,一度將南明瀕臨崩潰的頹敗局勢硬生生地扭轉,也正因如此,他甚至被后人尊稱為‘南明擎天一柱’。
而其最為輝煌的戰績,首推大敗建奴定南王孔有德!
據說李定國巧用計策,將孔有德逼入絕境,孔有德走投無路之下,最終自焚而死。
緊接著,他又精心設下埋伏,成功斬殺建奴敬謹親王尼堪,最終完成了‘兩蹶名王,天下震動’,這一不朽功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