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等到了一個新的地方,張獻忠又會再次聚攏幾萬、十幾萬的農民軍!
沒辦法,這個時候北方到處都是吃不起飯的災民,隨便給口吃的他們就會加入農民軍了。
這就導致目前左良玉也拿張獻忠沒辦法,只能緊緊尾隨在他身后,時不時的跳出來捅他一刀。
其實在早些年的時候,左良玉是有無數次機會可以弄死張獻忠和李自成的!
那個時候的張獻忠和李自成尚未真正發育起來,壓根就不是左良玉的對手。
左良玉甚至可以把張獻忠當狗打,更是抓住了張獻忠的妻妾子女!
至于為什么那個時候沒有對他們下死手,自然就是因為養寇自重了!
當然,左良玉一開始的時候也是不想這么干的,畢竟要是能當一個忠臣良將,誰他媽愿意當一個人人唾棄的亂臣賊子啊!
而他之所以會發生改變,其實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其一就是為了保存自身實力。
眾所周知,明末這個時候的政治軍事是十分復雜的,沒有人會知道接下來等待自己的會是什么處境。
搞不好今天還好好的,明天突然一道圣旨下來,就會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左良玉見多了這樣的事情,唯恐這也會成為他的下場,所以這才開始養寇自重。
他深知軍隊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果全力剿寇,雖可能取得一時之功,但自身軍隊也會遭受重大損失。
到時候說不定賊寇被剿滅了,他這個官也就當到頭了,畢竟當時的崇禎可是一個十分刻薄寡恩的人,左良玉可不相信他會善待有功之臣。
而通過養寇自重,左良玉就可以向朝廷和崇禎表明自己軍隊存在的重要性,從而獲取更多的資源和支持,以保存和擴充自己的實力。
其二,那個時候的朝廷實在是太窮了,壓根就拿不出足夠多的軍餉和糧草。
比如說左良玉手下有五萬人,按理說也該發五萬人的軍餉和糧草,可崇禎每次最多也就給左良玉發五成,大多數還只有三成。
并且時不時的還會拖欠!
就拿去年來說吧!
就這三成的軍餉和糧草還拖欠了他媽的整整半年!
半年啊!
要不是左良玉在軍中還有些威望、外加也搶了不少的物資,說不定他的軍隊早就嘩變了!
其次,戰爭雖然會帶來巨大的消耗,但同時也蘊含著經濟利益。
左良玉通過與農民軍的戰斗,控制著一些戰略要地和交通要道,從而能夠征收賦稅、收取商稅等,獲取豐厚的經濟收入。
種種原因導致左良玉之后在與農民軍作戰時,往往不會傾盡全力,而是有所保留,這才導致了如今的場面。
不過當然,這都已經是以前的事情了
如今的左良玉,是真的想要徹底剿滅張獻忠和李自成。
沒辦法,之前的那次進京實在是讓左良玉心有余悸,那位年輕的太子爺仿佛無所不知,一語便道破了左良玉心底里的那點小九九,然后又來了一招威逼利誘。
左良玉直接就服服帖帖了!
當然,最關鍵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大明還沒有到真正無可救藥的地步,左良玉也沒敢真有什么壞心思,不然他連北京都不會去。
而伴隨著松錦之戰大獲全勝,左良玉就更加不敢再有什么小心思了。
畢竟就算他不為自己考慮,也得為了自己的兒子考慮啊!
左良玉可沒忘記,他的兒子現在還在京城當人質呢!
自己這邊要是再敢有什么小心思,別的不說,他的兒子肯定是必死無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