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就在這時,倪元璐忍不住開口問道:
“殿下,那另一方面又該如何著手?”
不得不說,朱慈烺說的第一個辦法確實很好,但倪元璐總覺得第二個辦法應該會更好。
朱慈烺抬手示意倪元璐稍安勿躁,隨后這才繼續說道:
“其二,究其根本,那些士紳豪強之所以死死霸占土地,無非是因為如今糧價高昂,有利可圖罷了。”
“但倘若糧價不再那般高昂,他們自會逐漸舍棄手中多余土地。”
內閣大臣范景文聽到這話,忍不住插話道:
“太子殿下,您這話固然在理,可究竟要如何才能讓糧價降下來呢?”
“要知道大明的糧價已持續上漲數十年了,從未有過回落之勢。”
朱慈烺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道:
“范閣老說的沒錯,不過本宮自有辦法,那便是持續從海外大量購買糧食。”
“想必諸位都已有所耳聞,今年鄭家已經從海外運回了一批糧食,且今年入冬之前,還會有一批糧食運回大明。”
“雖說這兩批糧食不算太多,難以對當下糧價造成顯著沖擊,但從明年起,朝廷定會加大采購力度。”
“今年運一千萬石,明年便運兩千萬石,甚至三千萬石,直至大明糧價徹底穩定下來。”
朱慈烺心中十分清楚,即便目前已經有了紅薯和土豆,但因其口感始終不及大米和白面,且部分地區也不適宜種植,所以至少在未來十年至二十年內,大明還是會缺糧的。
故而每年從海外大量運送糧食至大明,便成了至關重要之事。
況且如今朝廷財庫充盈,也并不在乎些許錢財損耗,哪怕因此虧錢也無妨,反正一切都是為了少餓死一些百姓。
伴隨著朱慈烺把話說完,現場又是一陣沉默。
眾人似乎都在思索著這個計策是否可行。
雖然從海外大量購買便宜的糧食確實可以緩解國內的饑荒和抑制糧價上漲,可是糧食要是太多了也不是一件好事啊!
畢竟谷賤傷農!
不過話說回來,現在貌似不是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因為現在大名很多百姓連飯都吃不飽,還談什么谷賤傷農?
還是先喂飽百姓再說吧!
大不了等到糧食的價錢穩定下來之后,再取消從海外運糧的行動也就是了。
這樣想著,朱慈烺的這一計策自然贏得在場眾人一致支持。
“太子殿下圣明,老臣佩服!”
“殿下真是聰慧果敢,臣自愧不如!”
“大明有殿下,真乃大明之幸,臣代天下百姓謝過殿下!”
一時間,幾位大臣反而紛紛對朱慈烺拱手行禮,言語間盡是欽佩之情。
當然,有幾個人心里其實還是有些不太高興的,因為他們心里明白,若朝廷真從海外大量運糧,那么大明國內的糧價勢必下跌,屆時損害的可是他們的利益,畢竟他們可都是名副其實的大地主。
朱慈烺的這個辦法,無疑會導致他們手里的資產大幅縮水。
然而這終究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身為內閣大臣,他們又怎好公然反對?
只能一個個恭維了起來。
戶部尚書倪元璐更是信誓旦旦地保證道:
“太子殿下盡管放心,戶部必定全力支持鄭家從海外運糧一事,無論鄭家運來多少糧食,戶部定會如實結清貨款,絕無拖欠!”
朱慈烺聞言,滿意地點了點頭。
再看一旁的崇禎,也早已激動得難以自抑,因為崇禎也知道朱慈烺的這些辦法要是能夠順利施行的話,那大明百姓可就真有救了。
于是乎接下來的幾日,《大明日報》可謂鋪天蓋地、滿是宣揚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好處的內容。
實際上早在幾個月前,《大明日報》便簡單的宣傳了一下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的好處,因此百姓對此多少有些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