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李邦華神色凝重,忍不住進言勸說道:
“殿下,臣以為此舉實有不妥,他們畢竟身為皇室宗親,代表著皇家之顏面。”
“若如此嚴懲,恐將有損陛下與殿下之聲譽,望殿下三思。”
朱慈烺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透著寒意的冷笑,緩緩說道:
“那若本宮告訴你們,再過數年之后,他們便不再是大明的宗室子弟,甚至將永遠消失于大明之境,你們又當作何感想?”
什么?
李邦華與王家彥聽聞此言,瞬間瞪大雙眼,眼中滿是難以置信之色。
朱慈烺說的每一個字他們都認識,可組合在一起,卻令他們如墜云霧,難以理解。
什么叫再過幾年他們便不再是宗室子弟,甚至不會出現在大明?
太子殿下此舉究竟意欲何為?
一時間,一股不安的預感在他們心中悄然滋生
朱慈烺見二人如此反應,便知他們有所誤會,旋即神色稍緩了下來,然后解釋道:
“兩位切莫胡思亂想,本宮并非欲取他們性命,還是打算待徹底消滅李自成與建奴之后,將他們全部分封至海外。”
“所有的藩王、親王以及其他宗室子弟皆依此例,往后這大明將不再有世襲罔替的藩王了。”
“當然,若是他們不肯離開大明,本宮也不會為難他們,只是會對他們采用漢時的推恩令,幾代之后,他們的子孫后代也就會成為普通人了。”
此言一出,李邦華和王家彥頓時呆立當場,身體仿若被定住一般一動不動。
他們實在難以想象,朱慈烺竟能構思出如此大膽新奇之策。
也難怪他們會如此震驚了,因為之前朱慈烺只說過要組建大明朱家軍,但卻從未向其他人說過要改革宗室分封的事情。
不過,震驚過后,這二人心中瞬間又涌起一陣狂喜。
因為他們深知大明如今積貧積弱,宗室問題乃是一大癥結,若能依照朱慈烺所言,戰后將所有的藩王宗室分封海外,這一難題便會迎刃而解。
畢竟正常情況下,光是養這些宗室子弟每年都是一筆很大的開支。
下一秒,李邦華趕忙拱手,面露欣喜之色道:
“太子殿下,臣以為此計可行!”
王家彥亦連忙點頭贊同道:
“臣亦認為此計可行。”
朱慈烺這才繼續說道:
“所以說,接下來對待那些宗室子弟你們無需再瞻前顧后,反正數年之后,他們便會奔赴海外,說不定一輩子都回不到大明了。”
“本宮也知道即便如此,你們或許仍心存顧慮,不敢放手行事。”
“這樣,以后再去教授他們讀書寫字、或者行軍打仗時,本宮會安排錦衣衛隨行,若他們再不老實的話,便讓錦衣衛出手,料想那些宗室子弟也不敢繼續胡作非為。”
二人聽到這話,這才算是徹底松了口氣。
畢竟誰都知道錦衣衛那可是天子親軍,就算那群宗室再不老實,也不敢和之前一樣了。
想到這里,兩人連忙齊聲應道:
“臣遵命!”
突然就在這時,朱慈烺的腦海中靈光一閃,似乎想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瞬間點亮了他的思緒。
隨后,他看向李邦華道:
“李尚書,你說能否由朝廷出面組建一所新的學院,專門教授這些宗室子弟兵法,以及火槍、火炮知識?”
“當然,也可適當教授他們讀書寫字,但這并非重點,關鍵是傳授他們排兵布陣、行軍打仗之類的武學知識。”
沒錯,朱慈烺想說的其實就是后世的軍校!
不過他覺得這兩個字可能對古人來說有點超前,所以用了另外一種委婉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思。
與此同時,李邦華和王家彥二人聽聞這話之后相互對視一眼,眼神中滿是疑惑。
朱慈烺見他們似有不解,正欲進一步解釋,李邦華突然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