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內心也發生了一些很大的變化,既有對未來的向往,也有對朱慈烺深深的折服。
他們怎么也沒有想到,這位年輕的太子爺居然能有這般見識。
回想起他們之前還在小看朱慈烺,只覺得自己真是長了雙狗眼。
當天下午,日光透過斑駁的云層,灑落在京城的大街小巷。
錦衣衛們如往常一般,穿梭于京城的各個角落,收集著各方情報。
很快,一份特殊的密報便呈到了朱慈烺的案頭。
朱慈烺隨便掃了幾眼,心中只覺得無比好笑。
因為密報顯示,有不少藩王一改往日對宗室子弟不聞不問的態度,竟然主動前往城外的軍營,去慰問他們各自這一脈的宗室子弟。
而且還帶了不少的好東西。
甚至還承諾他們在戰場殺敵的時候,一定會替他們照顧好家人,并且會如實發放宗室的俸祿給他們的家人。
這些宗室子弟們原本在封地時,鮮少能得到藩王的關注,平日里聽到最多的便是:“同宗同脈之人多如牛毛,你們又算老幾”這般冷淡之語。此刻面對所屬藩王們這般關懷備至的話語,一個個都大為震驚,眼中滿是難以置信之色。
不過在朱慈烺看來,這些藩王們會有這樣的變化倒也在情理之中。
畢竟這些宗室子弟未來在戰場的表現可是決定了他們這些藩王未來能分封多少土地,自然是需要關心一下了。
為了避免人多口雜,因此朱慈烺并未將這件事情告訴全部的宗室子弟,同時還要求其他藩王務必守口如瓶。
畢竟這件事情牽扯太大,要是不小心被朝中大臣知道的話,難免又會來煩他。
再者說了,這件事情可是排在消滅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建奴之后的,所以也不急于這一時了。
時光匆匆,又過了幾天。
兵部的官員們開始對那些來到京城的宗室子弟進行了嚴格的篩選。
一番嚴格的篩選之后,最終只剩下兩萬多身體素質較為出色的宗室子弟成功留了下來。
而被篩選下來的大概有一萬三千多人。
這些人大多數都是身體素質欠佳、實在無法適應戰場的宗室子弟。
沒辦法,畢竟這可是打仗,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通過篩選的。
按照之前既定的計劃,這一萬三千多人都要跟隨各自的藩王回到原有的封地。
不過,眾藩王心里也都明白,這僅僅是暫時的安排。
等到將來藩王被分封到海外之時,他們也會一同前往。
而藩王們也深知這些人日后將是他們在海外立足的重要根基,必然會對他們多加照顧。
不過并非所有的藩王都選擇回到封地。
有幾位藩王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他們想要留在京城加入大明朱家軍,上陣殺敵,為大明的江山社稷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其中包括肅王朱識鋐、桂王朱由榔、魯王朱以海,以及剛剛被恢復藩王身份的唐王朱聿鍵。
朱慈烺知道之后,自然也是毫不猶豫地滿口答應下來。
隨后他即刻吩咐兵部,為這些藩王們安排了適合他們的官職。
這一消息傳到大臣們的耳中時,瞬間掀起了軒然大波。
畢竟大明幾百年來,哪有藩王擔任官職的先例?
然而朱慈烺對此卻毫不在意,因此他力排眾議,依舊堅持自己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