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在現代人的認知中,朝鮮長久以來都是大明的藩屬國,所以朝鮮派人來大明也是平常之事,無非就是因為朝貢之事罷了。
但事情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在崇禎登基以前,確實是這樣沒錯。
但在崇禎登基之后,就不是這樣了。
因為早在崇禎剛剛登基的時候,皇太極就率領建奴軍隊對朝鮮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其中第一次是在一六二七年,史稱丁卯之役,這場戰爭讓朝鮮初步臣服建奴。
第二次是在一六三七年,差不多也就是六年前,就是這場戰爭建奴徹底征服了朝鮮,并且強行將朝鮮納入他們的藩屬國范疇。
從那以后,朝鮮便從大明的藩屬國轉變成了建奴的藩屬國,而且已經有將近十年的時間沒有來大明朝貢了。
看到這里有人可能會感覺奇怪,那就是為什么建奴不直接滅了朝鮮呢?
直接滅掉朝鮮,然后接管朝鮮的土地、人口不好嗎?
為什么非要和明朝一樣只要朝鮮臣服?
這其中其實包含很多原因。
首先是因為朝鮮壓根有沒有那么容易被徹底消滅。
因為朝鮮地形特殊,它是多山地形,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土地都是山地。
這就導致朝鮮的士兵要是打不過了,就會躲進山里,然后時不時的跳出來在建奴背后捅刀子。
而建奴不擅長山地作戰,因此對此也是無可奈何。
其次朝鮮儒家文化根深蒂固,直接統治很容易引發持續叛亂。
再者就是朝鮮這個地方其實是建奴與日本之間的緩沖地帶,每次當日本想要搞事情的時候,他就必須先經過朝鮮。
可要是建奴滅了朝鮮,那么到時候面對日本的可就是他們自己了。
再加上建奴的目標其實一直都是大明,也不愿意在朝鮮浪費太多的兵力,因此也就有了如今的場面。
當然,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這已經不重要了。
因為目前的朝鮮對于大明而言,完全是可有可無的存在。
不過朝鮮突然派人前來大明,很明顯是因為之前遼東大勝的事情。
難道是因為大明打敗了建奴,朝鮮便想改換門庭,重新歸附大明?
不是
這怎么有種爸爸再愛我一次的操蛋感覺?
想到這里,朱慈烺只覺得有些好笑,然后這才伸手接過了這封密信,打開之后便仔細看了起來。
這封密信是天津水師總兵曹友義發來的。
密信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大致是說天津水師在附近海域巡查的時候意外發現了一艘船。
這艘船是從朝鮮開來的,船上的人聲稱是朝鮮派來的使臣,要求見大明皇帝陛下,其中有一人還是朝鮮國王的兒子。
曹友義知道這個消息也是一臉茫然,畢竟他們也清楚朝鮮早就成了建奴的藩屬國,并且已經快十年沒有來大明朝貢了,怎么現在突然又冒出來了?
但這件事情涉及外交,他不敢擅自做主,只能將船上的人打包送往京城。
然后又派人快馬加鞭先送了一封密信過來,好讓朝廷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看完這封信之后,朱慈烺一時間沉默不語,也不知道該說些什么了。
平心而論,他其實是有些討厭朝鮮的,無論是現代還是這個時候都是如此。
一方面,是因為朝鮮臣服了建奴,這讓他心中有些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