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來說,他這邊人數只有幾十人,而建奴那邊卻足足有三百多人,怎么看他們都應該是落于下風。
可結果卻出人意料,最后一統計,他們并沒有損傷多少人,反倒是建奴損傷嚴重。
剛開始他還想不明白,但經過幾位老臣的點撥,鳳林大君這才明白這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建奴心有顧忌,根本不敢全力出手。
畢竟在之前的松錦之戰中,大明是戰勝國,而建奴是戰敗國,甚至他們這些人都是被作為人質送到大明來的。
在如今這種情況下,他們擔心要是全部出手,真的把這群朝鮮使臣打死,自己也難以逃脫大明的嚴懲!
到時候估計小命都難保。
正因如此,朝鮮使臣才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現在冷靜下來回想一下這件事情,鳳林大君仍覺得心有余悸,要是昨天建奴收不住手,說不定連他也要沒命了。
他可不想客死他鄉,成為兩國博弈的犧牲品。
不過話說回來,事情發展到了這一步,貌似也不是那么容易解決的了。
畢竟雙方死了那么多人,而且還死在了大明的地盤上,想必大明肯定會嚴懲他們的!
想到這里,鳳林大君憂心忡忡地看向眼前的大臣們開口說道:
“諸位都說說吧,接下來這件事情到底該怎么辦?”
幾位大臣聽到這話,瞬間面面相覷,眼神中滿是迷茫與無奈。
事情都到這一步了,他們又哪里知道該怎么辦呢?
況且如今這件事情的處置權并不在他們手里,而是牢牢地掌握在大明手中。
大明說怎么辦,他們就只能怎么辦了,壓根就沒有任何反抗的余地!
就在這時,人群之中一個看起來頗為睿智的老者緩緩開口了,聲音中還帶著一絲責備與擔憂。
“大君,老臣之前就說過不能再去找建奴的麻煩,因為這樣可能會影響接下來的計劃,結果你就是不肯,非要去找建奴的麻煩,才造成了如今的狀況。”
“若是因為這件事情導致大明不再向朝鮮駐軍的話,我們又該如何是好?”
關于大明向朝鮮駐軍的事情,朝鮮使臣早已知曉。
當然,明面上說的是大明在朝鮮駐軍是為了抵御日本。
畢竟建奴如今也是大明的藩屬國,所以明面上肯定不能說是去針對建奴的,朝鮮使臣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也都默認了這個說法。
本來他們只需要乖乖等著大明派兵駐朝就行了,結果沒想到這位鳳林大君實在忍不住心中的怒火,就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鳳林大君在聽到老者這話的時候,臉色瞬間漲得通紅,羞愧之情涌上心頭。
因為他知道這是自己的錯,一時間竟不知道該如何反駁,只能低下頭默默承受著內心的煎熬。
但很快,又有一位大臣無奈地嘆了口氣說道:
“事到如今在說這些也晚了,如今只能看大明對待此事的態度了。”
“希望大明不會因為這件事情反悔!”
眾人聽到這話,皆是沉默不語,只是心中的擔憂更甚,仿佛被一層濃重的烏云籠罩,看不到一絲希望。
與此同時,畫面來到鴻臚寺北館。
這里同樣彌漫著緊張而壓抑的氣氛,數百名建奴七七八八地坐在一間巨大的房間內神情各異,卻都難掩心中的恐懼。
而這群建奴赫然便是之前松錦之戰中建奴送來的人質,為首的自然是皇太極的兒子葉布舒了。
相比于鳳林大君,葉布舒此刻更是怕的要死,只見他臉色蒼白無比,眼淚都快要掉出來了。
沒辦法,他年紀尚輕,在來到大明之前一直都居住在皇宮之中,從未經歷過戰爭的殘酷,甚至連同輩中的打架都很少參與。
因此面對這樣的事情,他頓時便是無足無措,根本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而皇太極自然也考慮到了這點,所以他其實也派來了另外一個人來作為這群人質的主心骨,這個人名為愛新覺羅·干布。
愛新覺羅·干布雖也姓愛新覺羅,但卻不是正統的愛新覺羅血脈,而是當年努爾哈赤收養的義子所生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