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微微一愣。
“不是說死了十個人嗎?”
李若璉解釋道:
“昨晚確實是十個,但今天早上有三個受傷太重沒撐過去,所以就是十三個人了!”
原來是這么回事啊!
朱慈烺摩挲著下巴,突然好似想到了什么,然后沒頭沒腦地問了句:
“哪邊打贏了?”
李若璉一愣,差點以為自己聽錯了,翻譯過來之后,他這才說道:
“按死傷人數算的話,應該是朝鮮!因為朝鮮那邊死了五個,傷了十三個,而建奴死了八個、傷了二十多個。”
朱慈烺聽到這話,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
他本以為朝鮮使臣在建奴面前不堪一擊,沒想到在大明的地界上,竟能在建奴面前占了上風。
緊接著就在這時,李若璉又小心翼翼地開口詢問道:
“太子殿下,關于此事到底該如何處理?還請您拿個章程出來,不然臣和大理寺那邊不知道該怎么處理。”
朱慈烺眉頭微皺,隨后開口問道:
“關于這件事情之前有沒有什么先例?”
李若璉趕忙搖頭:
“之前從未有過。”
他說的確實是實話,像這種他國使臣在大明境內發生沖突并且死傷幾十人的事情,在大明將近三百年的歷史中,還真的從未發生過。
也是因此,這件事情讓他們一時間手足無措,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畢竟這些人并非大明子民,不能簡單地當作平常的殺人事件來處理,其中牽扯的事情錯綜復雜,萬一要是處理不好,影響到朝廷既定的計劃,那后果將不堪設想。
這也是錦衣衛以及大理寺不敢擅自處置這些人的原因。
朱慈烺微微頷首,陷入了短暫的沉思之中。
說實話,他心里其實是有些幸災樂禍的,畢竟朝鮮和建奴這兩方勢力向來就不讓大明省心,如今鬧得像狗咬狗一樣,他只當是看了一場好戲。
反正死的又不是大明的人,他又有什么好擔心的?
甚至他還巴不得多死幾個呢!
不過話說回來,這件事情造成的惡劣影響也是不容小覷的。
畢竟大明身為宗主國,在自己的地盤上發生這樣的事情,無疑是對大明威嚴的公然挑戰,這兩方顯然沒把大明放在眼里。
想到這里,朱慈烺眼神一凜,開口說道:
“你去把那個什么鳳林大君和葉布舒兩人帶到東宮來,這件事情本宮自會處理。”
李若璉聽到這話,心中稍松,趕忙恭敬應道:
“臣領命。”
隨后便離開了東宮。
與此同時,在鴻臚寺南館一間寬大的房間內,氣氛壓抑得讓人窒息。
鳳林大君一臉惶恐地癱坐在雕花椅上,朝鮮冠冕歪斜地戴在頭上,身上華麗的錦袍也沾滿了塵土,顯得狼狽不堪。
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恐懼與懊悔,旁邊的大臣們也是神色緊張,一個個眉頭緊鎖,坐立不安。
自從沖突發生之后,鳳林大君一晚上都沒有合眼,雙眼布滿了血絲,一直熬到現在。
至于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他完全不知道大明會如何解決這件事情。
說實話,他也沒有想到事情會發展到如此地步。
本來他只是想讓人去教訓一下建奴人質出口惡氣,可誰能想到,這一架打起來就完全收不住手,最終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