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農民軍和官兵大多都患有夜盲癥,幾乎在晚上看不清任何東西。
這種情況下貿然攻城,無疑是自尋死路,因此夜晚反倒成了雙方難得的喘息之機。
農民軍的一處營帳內,燭火搖曳,將一個人的影子投射在牛皮帳上,忽明忽暗。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張獻忠!
這位剛投奔李自成不久的“八大王”,此時正獨自一人喝著悶酒。
桌上擺著兩盤簡陋的下酒菜,一盤干癟的花生米,一盤切得歪歪扭扭的馬肉。
這馬還不是現殺的,而是之前不小心摔斷了腿,然后這才被殺了,之后用鹽腌了一直保存著,專門供農民軍的高級將領享用。
至于一般的農民軍
平常有碗粥喝就不錯了,吃肉那是萬萬不能的。
張獻忠一邊用筷子夾起幾粒花生米扔進嘴里,一邊往嘴里灌酒,每咽一口,眉頭就皺得更深一分,滿心的不痛快都寫在了臉上。
想起前段時間發生的事情,張獻忠就恨得牙根癢癢。
二十萬大軍被左良玉打敗之后,他帶著剩下的三千人匆忙逃竄,好不容易招兵買馬,重新拉起一支十萬人的隊伍。
本想著東山再起,卻被左良玉像攆兔子似的追著打。
左良玉就像一塊甩不掉的臭皮膏藥,死死咬住他不放,幾次交鋒下來,張獻忠心里對左良玉的畏懼也越來越深。
他實在沒了辦法,只能想盡辦法躲避左良玉的鋒芒。
最開始,張獻忠壓根沒想過投奔李自成。
他盤算著,帶著手下前往山西,憑借那里豐富的人口和資源,重新發展勢力。
等隊伍壯大到五十萬人以上,再和李自成、朝廷一爭高下。
可現實卻給了他當頭一棒,還沒等他踏入山西境內,就被駐守在邊境的山西總兵迎頭痛擊。
對面雖說只有不到兩萬兵力,但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再加上張獻忠被官軍打怕了,一接戰就慌了神,沒怎么抵抗就帶著殘部狼狽逃竄。
山西去不成,河南又待不了,放眼望去,似乎只剩下安徽和湖北兩個方向了。
但張獻忠卻不敢貿然前往這兩個地方,因為他手下的士兵大多是北方人,對南方的地形、氣候都不熟悉,貿然前往,要是發生什么意外的話后悔就來不及了。
而且,南方可是朝廷賦稅的重要來源,駐扎的官軍只多不少,他這點人馬過去,指不定又得碰個頭破血流。
思來想去,走投無路的張獻忠,最終只能選擇投奔李自成了。
一方面,他確實是沒了別的去處,另一方面,他和李自成畢竟曾是闖王高迎祥麾下的兄弟,多少有些交情。
李自成要是見了他,必定會以禮相待。
事實也正如他所料,當他帶著隊伍找到李自成時,李自成大喜過望,然后吩咐人好酒好肉招待他,還拉著他說了不少體己話。
在李自成看來,張獻忠帶來的十萬人馬,無疑是一股強大的助力,只要兩人合兵一處,就能和朝廷分庭抗禮。
除此之外,在李自成的營中,張獻忠還遇到了老熟人羅汝才。
曾經羅汝才也在他麾下效力,還多次勸他保存實力,不要和官軍硬拼。
可那時的張獻忠壓根聽不進去,結果吃了大虧,羅汝才也離開了他,如今已經成了李自成的得力軍師。
不過,張獻忠倒也沒為此生氣,因為他知道那件事情確實是他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