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說實話,崇禎其實對這些蒙古部落也是很不爽的。
想當年建奴還沒發展起來的時候,這些蒙古部落就對大明愛搭不理,時不時地還騷擾一番大明的邊境。
搞得大明邊境地區十分動蕩不安,百姓們苦不堪言。
后來他們被建奴打敗,也算是變相地滅了國。
可之后大明打敗了建奴,他們也算是間接復了國。
但是在這之后,他們居然沒有對大明俯首稱臣,甚至連一個使者都沒派到大明來,這簡直是對大明的公然挑釁。
合著老子幫你復了國,你連個感謝都沒有是吧?
說實話,崇禎挺生氣的。
只是生氣歸生氣,因為擔心害怕影響朝廷接下來的計劃,所以這種事情崇禎也沒告訴任何人,只是一直將這口氣憋在心里。
直到現在,他總算是可以發泄這口氣了。
下一秒,只見崇禎突然冷笑一聲,然后大聲道:
“好!就該這么對付這些不懂感恩的家伙,就要讓他們知道大明的厲害!”
朱慈烺倒是沒想到崇禎會有這么大的反應,他微微一怔,隨即說道:
“這么說來,父皇這是同意了?”
崇禎點了點頭,但接著突然就有些猶豫起來,然后說道:
“如果只是這件事情的話,朕當然是同意的,只是這件事情你就沒有必要去了吧?”
“或者派英國公去,或者派唐王去也可以,他們都是朝廷的重臣,應該能夠勝任這件事情。”
朱慈烺搖頭說道:
“不行,因為再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草原上就會下雪了,一旦下雪,行軍打仗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所以這件事情必須速戰速決。”
“要是派英國公或者派唐王去的話,那些邊軍未必會聽他們的話。”
“畢竟他們之前剛剛打了勝仗,志得意滿,說是驕兵悍將也不為過。”
“所以必須有一個鎮得住的人去,而這個人不是父皇就是兒臣了。”
“可父皇是皇帝,需要鎮守京師,穩定朝局,所以兒臣去是最為合適的。”
崇禎聽到這話,一瞬間也就不好再說些什么了。
他心里明白,朱慈烺說得確實有道理。
想到這里,崇禎只能嘆了口氣,然后繼續說道:
“既如此,那朕也就不再勸你了,不過你記得到了宣府之后,無論如何都不能出城,只需要待在城內即可。”
哪怕已經知道了朱慈烺是真武大帝轉世,但崇禎也知道朱慈烺的這副身體始終還是人類的身體,要是不小心受傷的話,那也是會流血、甚至死亡的!
不論是出于父子關系、還是對大明未來的期望,崇禎都不希望朱慈烺受到任何的傷害。
面對崇禎的擔憂,朱慈烺則是微微一笑。
“父皇放心,兒臣知道該怎么做,兒臣一定會小心謹慎,不會讓自己陷入危險的境地的。”
崇禎點了點頭,接著突然就想到了什么,然后開口問道:
“你之前也說過燒荒和搗巢是不算軍功的,既然如此,你怎么保障那些將士們愿意盡力去做這件事情?畢竟沒有軍功的誘惑,他們可能會缺乏積極性。”
朱慈烺胸有成竹地說道:
“一般的燒荒和搗巢確實是不會算做軍功的,但是這次除了燒荒和搗巢之外,我們還會得到領土。”
“只要能夠成功打擊那些蒙古部落,搶奪他們的土地,就可以和阿布奈交換宣府之外的牧場,擴大大明的疆域。”
“如此一來,這自然也算是開疆拓土了,而開疆拓土自然是有軍功的。”
“除此之外,大明如今可不缺銀子,就算給不了軍功,銀子也會給夠。”
“只要給他們足夠的銀子,他們自然會盡力去做這件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