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聽到這話,覺得確實也是這個道理,隨后點頭道:
“嗯,你說得有道理,就這么辦吧!”
頓了頓,朱慈烺突然又開口道:
“還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兒臣不在的這些時間里,父皇最好不要去上朝,若是想去上朝的話其實也沒關系,只是一定不要參與政事,凡事皆有內閣處置,不會出差錯的!”
“這也是為了大明,請父皇切記!”
崇禎聽到這話,鼻子差點都氣歪了。
不是
這話怎么聽的怪怪的?
好像他一參與朝政,大明就要亡國似的?
他有那么差嗎?
可仔細一想,貌似在朱慈烺‘造反’之前,這大明好像真的差點亡國了
一時間,崇禎就跟吃了一只蒼蠅般惡心,隨后板著一張臭臉說道:
“你放寬心,等你走了之后,朕要么去城外的道觀修仙、要么待在后宮不出去,這朝,朕不上還不行嗎?”
朱慈烺摸了摸下巴。
“這樣自然最好不過!”
崇禎再次無語。
只是無語歸無語,接下來的事情還是要盡快處理。
隨后崇禎便不再耽擱,直接下旨召內閣和幾位大臣前來晉見。
不一會兒,內閣大臣和幾位重臣便匆匆趕到了皇宮。
崇禎也沒猶豫,直接將此事詳細地說明了一遍,包括要對蒙古進行燒荒和搗巢的計劃,以及朱慈烺要親自前往宣府指揮等事宜。
幾位大臣聽到這話,十分驚訝,誰也沒想到如今馬上就要過冬了,朝廷居然要進行如此大的軍事行動。
他們的臉上都露出了難以置信的神情。
不過既然是皇帝決定的事情,再加上這件事情對于大明確實是十分有利的,他們仔細權衡了一番利弊之后,也不好說些什么,然后也就都同意了。
于是,這件事情就這么被定了下來。
因為這次要調用的兵馬基本上都在京城附近駐扎,所以當天下午,各處的兵馬都得到了調令。
調令如同一道道閃電,迅速傳遍了各個軍營。
很快,大明的軍隊又開始運轉了起來。
如今這局勢之下,朝廷在京城周邊布置的總兵力大約維持在十五萬左右。
雖說與成祖時期那動輒二三十萬的龐大兵力相比,數量上著實少了不少。
然而,若論起戰斗力,這十五萬左右的兵力那可真是遠勝于成祖時期那二十多萬大軍。
這其中的關鍵緣由,便在于武器裝備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當下的軍隊,基本上全員都已配發了先進的燧發槍。
這燧發槍相較于以往的冷兵器威力巨大,射程更遠,精準度也大大提高。
而且每個月用于士兵練習射擊的子彈供應極為充足。
士兵們有了充足的彈藥進行訓練,射擊技能自然日益精湛。
再加上朱慈烺一心想要打造一支接近于后世現代化部隊的強大軍隊,所以在這方面,他可謂是毫不吝嗇。
無論是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還是士兵訓練所需的物資供應,他都給予了全方位的支持。
如此一來,才造就了如今這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軍隊。
而在這十幾萬的兵馬之中,騎兵的數量不過也就三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