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豫了許久之后,阿布奈終于還是下旨召見了他信任的幾位大臣一起商量此事。
這些大臣大多數都是武將,有些之前還跟隨過他的父親。
他們平日里跟隨阿布奈南征北戰,對他忠心耿耿,而且在軍事方面也有著豐富的經驗。
不一會兒,幾位大臣便匆匆趕到了營帳之中。
阿布奈隨即將事情的經過詳細地跟他們說了一遍,然后雙方圍坐在一起,開始七嘴八舌地商議這件事情。
“大汗,我覺得這合作之事萬萬不可啊!那大明太子詭計多端,之前就曾經坑害我們,這次說不定又是一個陷阱,我們可不能輕易上當啊!”
一位武將率先開口說道,他的臉上滿是警惕和擔憂。
“話雖如此,但大明此次派出了五萬騎兵,這可不是我們能夠輕易抵擋的。”
“若是我們拒絕合作,惹惱了大明,這五萬騎兵恐怕會調轉槍頭直接對著我們,到時候我們可就真的危險了。”
另一位武將皺著眉頭,憂心忡忡地說道。
“可是,若是合作的話,我們又如何能保證大明太子不會在背后捅我們一刀呢?”
緊接著,又一位武將提出了自己的疑慮。
一時間,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論不休,營帳中頓時熱鬧了起來。
阿布奈看著眼前這幅場景,一時間只覺得頭痛欲裂。
他找人來商量這件事情是想要一個解決辦法,而不是想看著一群人在這里吵架。
但好在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這件事情最終還是有了定論。
那就是必須和大明進行合作。
畢竟這次朱慈烺可是帶著大明皇帝的圣旨來的,再加上對方的身份又是大明太子,這一趟大明可謂是誠意滿滿,所以不去肯定是不行的。
不過阿布奈的擔心確實也有一些道理,因此為了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雙方見面的地點不能在宣府。
最好是在宣府和察哈爾部中間選一個地方,雙方坐下來進行詳談。
這樣既能夠表明他們的誠意,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自身的安全。
除此之外,這次阿布奈不會跟著一起去草原劫掠,而且最多只派兩萬騎兵,剩下的騎兵則是繼續跟隨在阿布奈身邊,并且做好大明隨時翻臉的打算。
眾人商議完畢之后,阿布奈這才放下心來。
隨后他當即下令,大軍修整一日,明日一早開拔,向著宣府進發。
與此同時,遼東。
因為用的是八百里加急,所以祖大壽和洪承疇當晚也接到了朝廷的調令以及朱慈烺的一封密信。
說實話,剛看到這封調令和密信的時候,祖大壽和洪承疇多少也是有點懵逼的。
一來是他們確實很久沒有進行過燒荒和搗巢了,二來是他們本以為入秋之后就再也沒有戰事了,只等著過完這個冬天之后去打李自成。
結果萬萬沒有想到,朝廷居然又有了這樣的調令。
不過懵逼歸懵逼,他們二人沒有絲毫的猶豫,于是即刻開始了部署。
除了一些兵馬需要防守建奴不能輕易動用之外,剩下的兩萬多騎兵都被緊急調往了宣府。
帶隊之人除了祖大壽的哥哥祖大弼之外,還有吳三桂!
如今的遼東雖說還要防范建奴,但其實也用不到太多的兵力。
因為最近一段時間,建奴這邊還算安穩,并沒有主動來找他們的麻煩。
當然,這其中也有鄭成功的功勞。
因為早在鄭成功率領大明水師向著皮島一帶進發的時候,朱慈烺就派人在遼東這邊宣揚起了此事。
并且刻意將這些事情傳到了建奴那邊。
當得知這件事情之后,建奴那邊頓時是氣得直跳腳。
根據隱藏在沈陽的錦衣衛密報,皇太極得知這件事情之后又吐了好幾天的血。
只是不知為何,他直到現在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