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畫面來到宣府的街道上。
只見此時此刻,街道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一副熱鬧的景象。
雖然大明和蒙古已經進行了燒荒和搗巢的軍事行動,但是這對于宣府的互市其實并沒有多大的影響。
畢竟他們這次主要針對的是衛拉特聯盟,影響不到在這里進行互市的商人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般在宣府和大明進行互市的其實也就是兩個蒙古部落。
其中一個是土默特,另外一個就是阿布奈的察哈爾部落了。
這次的燒荒和搗巢并沒有涉及到他們,他們自然也沒什么特別的反應,依舊像往常一樣,在這熱鬧的互市中忙碌著。
不過這么說其實也不完全準確,因為土默特已經開始慌了
土默特又稱韃靼,在明朝建立的幾百年時間里,一直和明朝不怎么對付。
他們就像是一群桀驁不馴的野馬,時常在邊境地區肆意妄為。
甚至在幾十年前的時候,土默特多次率軍攻掠邊境,他們一路勢如破竹,甚至直逼京師,給明朝的統治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為了平息這場戰亂,當時的朝廷被迫開放馬市,這一舉措也成為了明朝和韃靼部落關系的轉折點。
一五七零年,也就是隆慶四年的時候,雙方進行了進一步的談判。
當時明朝冊封韃靼的部落首領俺答汗為順義王,并且開放宣府、大同、山西等十一個互市口岸,允許蒙漢貿易。
俺答汗也深知和平的來之不易,他約束各部,禁止騷擾邊境的行為。
這一舉措結束了明朝和蒙古將近兩百年的敵對狀態,讓邊境地區迎來了一段相對和平的時期。
也就是說,其實宣府互市一開始的時候主要是針對韃靼、也就是土默特的。
在后來的幾十年時間里,建奴逐漸崛起,他們憑借著強大的軍事力量,迅速擴張勢力。
而土默特則逐漸衰落,內部矛盾不斷,實力大不如前。
在這種情況下,土默特為了尋求生存,只能臣服建奴。
但即便如此,雙方的互市也依舊在進行著。
這其中的主要原因,也是為了安撫生活在邊境地區的蒙古部落,以免他們對大明構成更大的威脅。
回歸正題,雖說這次大明和察哈爾部聯合起來,主要針對的是衛拉特聯盟,但是土默特還是慌了。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土默特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尷尬了。
它就處在大明、察哈爾部、衛拉特聯盟、葉爾羌汗國中間,可以說四面都是“大哥”,就它一個“小老弟”。
只要哪一個“大哥”不高興,都可以隨便收拾它,甚至滅了它。
后來建奴打敗了蒙古諸部,土默特又多了一位“大哥”!
這種四面楚歌的處境,讓土默特每天都憂心忡忡,生怕一不小心就會招來滅頂之災!
而這次,滅頂之災似乎真的要來了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