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到書房,本宮馬上就來。”
馬寶點了點頭,接下來便抱著奏折帶著那兩個小太監離開了。
其實朱慈烺心里清楚得很,這些奏疏壓根就沒有看的必要。
畢竟內閣處理政務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他們經驗豐富,對朝堂上的事情也了如指掌,這些政務他們肯定能夠處理好。
自己就算再看一遍,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來。
而內閣之所以這么做,無非只是走個過場,想讓朱慈烺再過目一下,顯示一下對太子的尊重罷了。
隨即,朱慈烺簡單地吃過早飯之后,便來到了書房。
書房里燃著幾盆炭火,將整個書房烘托得暖洋洋的,讓人感覺十分愜意。
此時的書案上早已滿滿擺滿了奏折,像一座小山似的。
朱慈烺隨意地在椅子上坐下,然后伸手拿起一封奏疏,漫不經心地看了起來。
果然,和他預想的一樣,這份奏疏處理得很好,條理清晰,措施得當,沒什么問題。
接著,他又拿起一封,還是沒什么問題。
就這樣,一封接著一封,朱慈烺看得有些昏昏欲睡。
直到拿到第九封的時候,朱慈烺的表情這才有了些許變化。
不過別誤會,并不是因為這份奏疏有什么問題,而是因為這份奏疏是關于京城之內修建水泥路的事情,并且是由工部和戶部聯合呈奏的。
朱慈烺對于這件事情還是比較上心的,因為修建水泥路對于京城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水泥路平坦寬闊,不僅方便百姓出行,還能促進商業貿易的發展,對國家的經濟和民生都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因此他立刻打起了精神,仔細地查看了起來。
根據工部和戶部的統計,這次總修建的道路超過了一千二百里,也就是六百公里以上。
這其中包括大大小小的街道,從繁華的主干道到狹窄的小巷胡同,幾乎涵蓋了京城的每一個角落。
而最終的全部花費,居然達到了一千八百萬兩!
一千八百萬兩!
看到這個數字的時候,朱慈烺頓時露出了一絲驚訝的神情。
他的眼睛微微睜大,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
雖然他也知道修路很花錢,畢竟要采購大量的材料,還要雇傭大量的工人,但他怎么也沒有想到居然會這么花錢。
一千八百萬兩啊!
要知道之前國家一年的總稅收也沒這么多!
合著整個大明朝廷一年不吃不喝就修個路,而且只修了京城一地的路?這是不是有點太夸張了?
難道有人貪污?
心中驚愕之下,朱慈烺繼續仔細地查看了起來,想找到其中的貓膩。
但很快他就沒話說了,因為這份折子列得很詳細,詳細得讓人挑不出一點毛病。
其中包括了需要的各種材料,比如黃土以及碎石,這些是用來填充道路,增加道路的堅固性的。
除此之外就是水泥了,另外還有人工費用以及其他各種消耗。
從招募工人到發放工錢,每一項都記錄得清清楚楚,甚至還有征收房屋的補貼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