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
朱慈烺毫不猶豫地點頭說道。
“按照之前的計劃,明年主要修建三條路,一條是京城通往天津的,一條是通往宣府的,另外一條是直接通往遼東的。”
“這三條路對于我們大明來說至關重要,明年無論如何都要修建成功。”
“京城通往天津的路,可以加強兩地之間的經濟聯系和文化交流,更重要的是方便海陸的運輸。”
“通往宣府的路,對于邊防安全有著重要意義。”
“而通往遼東的路,更是能促進遼東地區的發展,鞏固大明在那里的統治,日后就算遼東再起戰事,也方便調遣大軍。”
倪元璐和周士樸聽到這話,兩人瞬間面面相覷,都不知道該說些什么了。
他們也知道修路的好處,也不是不想繼續修路,實在是修路太花錢了。
沒錯,戶部現在是有銀子,但是也經不住這么折騰啊!
畢竟每一筆銀子都有它的用途,要是都拿去修路了,其他方面可就顧不上了。
想到這里,倪元璐只能硬著頭皮說道:
“太子殿下,依臣的估算,這三條路要是修建的話,所需花費甚至有可能超過四千萬兩。”
嗯?
朱慈烺聽到這話,有些納悶地皺起了眉頭。
因為倪元璐給出的數字比他自己算出的數字還多出了一千萬兩。
要知道他可是按照京城現有的修路規模來算的,并且還給了適當的余量。
而且這些官道附近一般也沒有百姓居住,也不用給拆遷費,按理來說應該還會少一些,怎么還會多出一千萬兩銀子?
想到這里,朱慈烺直接問道:
“四千萬兩?怎么會這么多?這三條路的全部路程加起來也不過兩千里而已,按照京城修路的成本來算,也不至于花這么多錢啊。”
倪元璐聽到這話,趕忙解釋道:
“太子殿下,這是因為官道和京城的道路有所不同,官道的寬度一般在二十三米左右,這是有嚴格規定的。”
“即便一些地方因為山川河流所阻,寬度也在七八米。”
“所以這些地方的修建所耗費的材料和人力物力與京城的不一樣,耗費的只會更多。”
“而且官道要承受更大的重量和更多的車流量,所以對材料的質量要求更高,采購的價格也就更貴。”
“在施工過程中,因為官道寬度大,需要更多的工匠同時作業,這人工費用也就增加了不少。”
“還有就是水泥的問題,想要修建這般長的水泥路,光是依靠從京城運輸可不行,還需要在沿途重新建立水泥廠,以保證供應,這也是一筆極大的開支!”
聽了這話,朱慈烺這才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他差點都忘了大明的官道規定是二十三米,這個寬度可比京城的道路寬度高多了。
因此自然也不能用京城的成本來核算了,也就是說需要的銀子比自己想象中的還要多。
而這四千萬兩也不是最終的花費,有可能還會更多一些!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