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他們看來,這所謂的“大明國債”說到底不就是以皇帝或者以國家的名義向民間百姓借錢嘛!
而且,這等事情也不是當下才冒出來的新鮮玩意兒。
依據《史記》所載,周赧王時期,為了聯合諸侯一同攻打強秦,他竟向洛陽的商人們伸手借錢籌備軍資。
那些商人們或是出于對周天子威嚴的敬畏,或是懷揣著對未來豐厚回報的期許,倒也愿意慷慨解囊,將錢財借與周赧王。
周赧王憑借這筆借來的錢財大肆采購軍資,意圖在戰場上大展拳腳。
然而,命運弄人,戰場上風云變幻,最終他戰敗而歸。
戰敗之后,那筆巨額債務便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根本無力償還。
而那些債主們可不會輕易放過他,紛紛上門討債,周赧王被逼得走投無路,只能躲到了宮內的一座高臺之上,惶惶不可終日。
也正因如此,后世便誕生了一個廣為流傳的典故,那便是“債臺高筑”。
時光流轉,到了宋朝的時候,宋朝的朝廷也曾發行過類似于如今所謂“國債”的東西,其形式與當時流行的交子頗有幾分相似。
再把目光拉回到明朝,這其中的說道就更多了。
最初的時候,大明寶鈔的誕生,其實就有著類似“國債”的意味,不過是只借不還的那種。
朱元璋憑借著大明寶鈔,大量搜刮民間的財物,以充實國庫。
這就導致大明寶鈔的貶值速度簡直令人瞠目結舌,百姓們手中的寶鈔瞬間變得一文不值,生活陷入了極度的困苦之中。
直到朱慈烺之前果斷決定將大明寶鈔和金銀綁定,才使得大明寶鈔重新恢復了正常的市場價值,百姓們的生活也才漸漸有了起色。
不過話說回來,以往朝廷借貸,那都是在國庫空虛、財政緊張的情況下才不得已而為之。
可如今呢,不管是戶部還是內帑,那銀子可都是堆得滿滿當當,怎么這會兒卻還要向民間借貸呢?
這不是多此一舉、沒事找事嘛!
倪元璐越想越覺得納悶,心中的疑惑如同潮水一般再也按捺不住了。
他微微皺起眉頭,忍不住開口說道:
“太子殿下,臣實在是搞不懂這是為何啊?明明現在國家根本就不缺錢,戶部和內帑里的銀子堆積如山,為什么還要向民間借貸呢?”
“這于情于理,似乎都有點說不過去吧?”
朱慈烺聽到倪元璐這話,臉上并沒有露出絲毫意外的神色。
而是耐心地解釋道:
“本宮當然清楚戶部和內帑里有錢,但是,你們可別忘了,朝廷以后要修的路,可遠遠不止這三條啊!”
“等到這三條路修建完畢之后,大明便會立刻開啟下一步的修路計劃,到時候各個省份之間必須全部連接起來,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我大明疆域遼闊,何止萬萬里之遙,到時候修建道路所需要的銀兩,又需要多少個萬萬兩?”
“恐怕到時候即便是把戶部和內帑里的銀子全部加起來,也不夠填補這個巨大的資金缺口吧?”
“因此我們必須要想一個穩妥可靠的方法來解決這件事情,而這發行國債,便是本宮深思熟慮之后想出的法子。”
周士樸猶豫了一下,但還是忍不住開口說道:
“太子殿下,可是話說回來,這借的錢,終究不是白拿的,到最后還是要還的啊!”
“總不能直接賴賬不還吧?要是真這么做了,這豈不是失信于天下百姓?到時候,朝廷的威信何在?大明的顏面又何存啊?”
朱慈烺輕輕咳了一聲,然后神色鎮定地說道:
“這錢自然是要還的,本宮之前不是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嗎?以半年或者一年為期,到期之后,百姓便可以拿著國債直接到大明銀行兌換真金白銀,一分都不會少他們的。”
頓了頓,他又接著解釋道:
“本宮這么做的目的,絕不是為了搜刮民間的財物,只是為了暫時緩解一下朝廷的財政緊張局面而已。”
“打個比方,戶部現在有三千萬兩銀子,但是這三千萬兩銀子有其他更為重要的用途,不能隨意拿出來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