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今天要是不買的話,估計都沒法收場了!
說實話,這事要是放在以前,這些文臣武將肯定會想盡各種辦法推脫。
他們會說自己沒錢,家里窮得叮當響,連日常開銷都成問題,哪里還有錢來買什么國債?
或者吵吵嚷嚷地說自己湊不出錢來,各種哭窮賣慘,就是不想掏錢。
而以前的崇禎還真拿他們沒辦法!
但是現在誰都不敢這么做了,因為之前朱慈烺的各種操作,已經算是把他們的家底摸了個清清楚楚。
特別是之前補交欠稅的時候,在場的哪一個人沒補個幾萬、幾十萬兩銀子?
更有甚者,上百萬兩銀子的稅都補了!
這會兒你要說你沒錢,這不是找死嗎?
這不是明擺著在朱慈烺和崇禎面前撒謊嗎?到時候惹惱了朱慈烺和崇禎,那可就沒什么好果子吃了。
再說了,如今的情況和之前也大不一樣。
以前之所以崇禎想借錢,而百官不愿意借,歸根結底是因為國家的稅收收不上來,國庫空虛,你就算把錢借給崇禎了,崇禎也沒錢還你。
這錢就像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但現在可不一樣了,如今的大明經過一系列的改革之后,往后每年的稅收少說也在六千萬兩以上。
再加上朱慈烺已經承諾了,這筆銀子要是戶部還不上的話,就用內帑來還,他們還有什么可擔憂的?
他們可都清楚地知道,內帑里的銀子恐怕不下兩萬萬兩!
相比之下,修路的這點銀子簡直不值一提。
于是乎,英國公率先反應了過來。
他可是個聰明人,知道這是表忠心的大好時機!
下一秒,只見他從王承恩手里的托盤中拿起兩張大明國債仔細的看了一下,只見上面果然有崇禎的簽名。
而且上面還有一萬兩銀子的額度,另外一張則是五千兩的,上面居然是朱慈烺的簽名。
當然,誰簽名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朱慈烺和崇禎都認這個東西。
英國公看到這里,隨即笑著說道:
“陛下,老臣愿意購買五十萬兩銀子的大明國債,老臣一直對朝廷忠心耿耿,如今朝廷有修路這樣的大事,老臣自然要出一份力,為朝廷分憂解難。”
有了英國公開口,其他幾個勛貴這回也終于反應了過來,然后也趕忙上前拿起了大明國債,翻看了一下之后,他們也紛紛表態。
“陛下,臣愿意購買十萬兩的大明國債!”
“臣愿意購買二十萬兩的大明國債!”
“臣愿意購買三十萬兩的大明國債!”
他們都不傻,知道這是討好朱慈烺和崇禎的好機會,而且這大明國債有內帑做保障,簡直可以說是穩賺不賠,何樂而不為呢?
也就是他們不敢讓朱慈烺和崇禎知道他們家里到底有多少銀子,不然還能多買一些!
但即便如此,光是這幾位勛貴這邊,就直接認購了一百五十萬兩銀子的大明國債!
:<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手機版:<ahref="https://y"target="_blank">https://y</a></p>